河南省郑州市比较好的10所医院

文 / 中国医药报健康
2021-12-20 18:2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我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8位;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全国23位。

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4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3个,校(院)内研究机构21个,省级、高校、市级、院内科技创新团队70个,院内跨学科博士创新团队30个,青年创新基金项目988个。近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惠民专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科研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

拥有117年历史的河南省人民医院——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根植中原大地,秉承“仁爱、博学、严谨、卓越”医院精神,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担当人民医院社会责任。在深化现代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铸造了“人民医院服务人民”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成功开展全省首例肺移植手术,全省首例镜面人双肺移植,手术量全国第四;成功实施“ALPPS”手术切除巨大肝癌,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实施全国首例颅内复杂脑动脉瘤的Pipeline血流导向治疗技术,手术直播首秀国际舞台;成功完成大陆地区首例帕金森震颤“磁波刀”治疗;介入脑血管科24小时全天候双DSA随时抢救2个以上急诊脑卒中患者;国内首个一站式多模态影像卒中救治平台正式启动,首次将“DPT”缩短至15分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确立了研究型医院发展定位,全力打造疑难危重急症诊治、高精尖技术研发、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院管理经验输出“四个高地”。在学科实力、科技创新、服务形象、品牌声誉等多个方面都迈上新的高度,实现了新突破。多区多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历经5年推动、2年9个月的辛勤筹建,顺利开诊投用,2019年更名“华中阜外医院”,纳入郑州大学附属医院体系;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南分院挂牌运营;河南省人民医院平原医院奠基开工;省直一院、二院一体化整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生殖医院、脑血管病医院、中医院发展态势良好;河南省国际医疗中心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互联智慧药房、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二部相继建成投用,河南省急救中心全新升级;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正式启动上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资源共享,开放共用,科研能力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更加高效。打破传统管理架构,整合管理资源,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省内率先成立运营管理部、患者体验服务部等,管理效能充分释放。站位学科前沿,调整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专业细化,学科实力明显增强;移动卒中车、“慧思考”、Mazor,全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全省首台PET-MR、全国首家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帕金森震颤治疗中心、国内首个一站式多模态影响卒中救治平台相继落户投用;先后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HIMSS(住院)六级测评、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落实医改硕果盈枝。互联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形成特色品牌,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高度肯定;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率先建立空地互联网三位一体紧急救援体系,受到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报道;推行预住院、日间医疗、惠民医疗服务等一系列控费用、惠民生的医改举措,广受社会赞誉;构建以“尊重、慈爱、关怀、共情”为核心价值的改善患者体验服务体系,“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深入人心,融入行动。以“七个省医”建设为抓手,注重文化传承,孕育发展文脉,塑造文化品牌;抓文明创建、促共建共享,软实力成为硬品牌。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1个、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12个。2018年7月12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入选项目名单的公示》,儿科、肺病科、肝病科、康复科、脑病科、心血管科成功入选为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医院现有职工3100余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首届名中医2人,国家首批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24人,国家优秀临床研修人才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原学者1人。医院专家担任省级以上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82人,其中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3人、副主任委员20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临床研究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队伍。

2003年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实行教学、医疗相结合的院系合一管理模式。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88名,设有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本科教学专业3个,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重要教学基地。

“十二五”期间,医院立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医院始建于1960年,为河南省一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医学中心、河南省儿科专业医疗质控中心、河南省儿童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培训中心等。2017年成为河南省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拥有郑东院区、东三街院区、南院区(航海路)和西院区(秦岭路),“一院四区”各有重点、协同发展。现有职工3124人,其中博士39人、硕士638人、高级职称329人、硕士生导师39人。医院开放床位2200张,2019年门急诊量 224.4万人次、出院病人10.4万人次、手术量2.2万台次、120转诊危重症病人3571人次,郑州市域外就医患儿占业务量约70%。

医院拥有省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20个,儿科临床诊疗中心11个,省市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5个,是河南省儿童急救中心、河南省儿童危重症转运中心、河南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河南省儿童医学国际合作中心。获批国家卫健委儿童脑死亡判定质控合格医院、首批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收治医院、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单位、河南省儿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儿科疑难重症及罕见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南省、郑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培训基地、河南省儿童疾病防治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获批国际继续教育组织中国基地、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中心、美国儿科学会中国教育基地,与美国卢里芝加哥儿童医院、瑞典哥德堡大学等60余家医疗机构或大学院校合作。近五年,获批科研立项405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立项63项,其中国家级9项;科研获奖52项,其中省部级5项。获批国家授权专利840项,发表论文4804篇,其中在世界医学顶级期刊《JAMA》《BMJ》发表论文4篇,影响因子最高51.273分。

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河南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筹建于1977年,1984年正式开诊,2010年挂牌成为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过44年的建设,医院已发展为肿瘤防治能力国内知名、全省领先的大型现代化医院。

医院现有床位2991张、36个临床医技科室,职工3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人,博士、硕士106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34人。

作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现有临床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硕士点10个,硕士生导师105人,博士生导师18人,累积培养硕士544人,博士60人。血液科房佰俊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宋永平教授领衔的“干细胞移植与生物治疗研究”团队、罗素霞教授领衔的“结直肠个体化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我院特聘教授郭永军领衔的“肿瘤精准医疗研究与转化”团队,房佰俊教授领衔的“骨髓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黎海亮主任医师领衔的“中晚期肝癌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团队相继入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始建于1984年,2014年8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20年5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增加河南省针灸推拿医院名称。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

医院占地面积28879.71平方米,建筑面积69240平方米,开设临床科室32个,病区26个,医技科室9个(药学部、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食疗营养科、功能检查科、消毒供应中心),核定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895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1个(针灸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2个(针灸学科、推拿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肝病科、肿瘤科、心血管科);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5个(椎间盘病科、骨伤科、肺病科、脑病科、肛肠科)、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1个(针灸科)、培育项目5个(老年病科、骨病科、肛肠科、产科(生殖)、内分泌科)。成立专科联盟5个(针推、肛肠、中西医结合疼痛、中西医结合肿瘤、中西医结合风湿骨病)。围绕针灸推拿技术,设有针灸科、疼痛科(针灸科二病区)、风湿病科(针灸科三病区)、推拿科、推拿科二病区、康复科6个病区。建立“针药并用”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开展针灸推拿进病房,该诊疗模式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

医院先后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单位、河南医疗卫生界服务先进单位、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先进单位、首批省直医保定点单位、省直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先进单位、河南省重点学科单位;相继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红旗团委”、河南省“人民满意医院”、河南省最具创新力医院、河南省卫生系统安全、维稳等先进集体,省医疗品牌卓越奖、省会最具专业特色的十大优秀医院、郑州市“最负责任感的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河南中医药大学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7、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建于1928年,是一所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为全年“无假日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河南省医保、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河南省大病救助、河南省异地就医、河南省直干部保健及郑州市医保等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临床特色明显。重症医学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产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泌尿外科学、精准医学、脑血管病学三个院士工作站。重症医学、心血管学、神经病学、内分泌病学、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妇产科学入选河南省直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产科学、生殖医学、妇科学、脑血管病学、神经病学、泌尿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重症肌无力、胸外科学、心电诊断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麻醉学、护理管理学、专科护理学等15个学科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康复医学、肿瘤治疗学被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脑血管病转化医学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数量在全省省级综合性医院中排名第三。胸外科、妇科、产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疼痛、内分泌、呼吸内科10个专业入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重症医学、生殖医学、微创医学和介入治疗等均居省内领先水平。医院开展的多项医疗技术在省内、甚至国内独具优势。如:ECMO及其支持下的各种急危重症救治技术,妇科、产科常见及危重症诊治体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消化、呼吸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心脏和肿瘤的介入治疗,帕金森、癫痫、糖尿病、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技术,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技术,主动脉夹层诊治技术、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心血管康复体外反搏治疗,脊柱外科、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神经调控等。

8、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是198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培训和指导七位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也是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妇产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承担着全省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以及妇产儿童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任务,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定的中国大陆七大培训基地之一。

医院坚持走特色办院之路,学科发展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拥有妇科学、产科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生殖医学、小儿神经内科、儿童康复学、新生儿学、儿童心理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专科护理学、小儿呼吸病学、麻醉学等17个国家级和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医学等5个博士学位点,11个硕士学位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技工作站,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生儿脑损伤重点实验室,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中美围产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神经医学影像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生殖生育力保存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儿童脑损伤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围产医学、新生儿脑损伤、妇科肿瘤等11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科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河南省妇产疾病(围产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设在我院。医院在妇产科、儿科等方面不断挖潜创新,创建和发展了河南省妇科内镜诊治中心、河南省儿童重症救护中心、河南省围产医学中心、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河南省人类精子库等44个特色诊疗中心,牢牢确立了在河南省妇幼专业的龙头地位,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妇幼保健院前列。

9、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骨伤学院)。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是省医保、省离休、市医保(含居民、离休)、铁路医保(含离休)、新农合、省工伤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院始建于1985年,院本部位于郑州市东风路与丰庆路交汇处,占地203亩,开放床位2300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3个,现有职工2700余人,拥有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及硕士生导师近100人,正副主任医师近400人。目前,医院设立2个分院区,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和迎宾路院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积淀了一批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的重点专(学)科群,是国家第二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中医肿瘤国家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5个,国家局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10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10、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始建于1964年9月,前身是解放军764野战医院。1982 年从河南临汝迁郑,正式更名为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隶属武警河南省总队后勤部,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坐落在郑州市康复中街1号,固定资产近3个亿,开展32个临床专业科室,800张床位。是省、市、区及省直离退休老干部定点医院;郑州铁路局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及河南省“新农合”定点医院;郑州市“120”急救网络医院。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建院育人,紧紧围绕“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最高政治要求,深入开展“爱党忠诚、爱警习武、爱院奉献、爱岗敬业”、“加强党性修养,振奋革命精神”等教育活动,打牢了全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涌现出了以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第十一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刘苏冰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坚持人才兴院,科学实施“名校育才、明星助推、名医导航”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充满活力。牢记“姓军为兵”服务宗旨,按照平时保健康,急时保应急,战时保打赢的要求,大力加强卫勤力量建设,先后出色完成了抗洪抢险、藏区维稳、震区伤病员救治等各项卫勤应急保障任务。坚持特色建院,积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瞄准市场,抢抓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敢于冲破旧的思维模式,着力推进优势科室和优势项目建设,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发展之路,收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促进了医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作为河南省一所驻军医院,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在服务好部队官兵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驻地人民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医疗服务,在常年无双休日、无节假日门诊基础上,开设午间门诊,患者可以利用中午时间来医院就诊。推出为外地来院就医的参合农民报销单程路费以及高标准检查(64排CT)低价格收费(18排CT)等爱民惠民的新举措,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