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拖延成脑脓肿!孩子感冒后两个动作是在求救

文 / 子君养生
2021-12-18 09:27

要问养娃大路上,爸妈最容易碰上的敌人是谁?想必很多家长都会第一时间提名感冒!孩子最容易得的不止是感冒,“急性中耳炎”同样是不能小看的存在!婴幼儿的咽鼓管相比于成人更短、更窄,所以细菌和病毒更容易进入幼儿的中耳,孩子在感冒过后经常哭闹或用手扯耳朵,这两个小动作可能是“求救”信号。

3岁以内宝宝,患过急性中耳炎的比例可高达80%以上!临床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急性中耳炎会对宝宝造成哪些危害?爸妈该如何应对和预防?今天就让中大君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往往很难根治,会经常复发,令人烦恼。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来预防中耳炎?由于中耳炎引起的无法恢复的听力损失,往往只能通过助听器进行补偿。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关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那些事儿。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会导致中耳乳突感染、鼓膜穿孔及听小骨病变,从而引起听力受损。

急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发展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类根据病理和病变范围,可将其分为3类。

1.单纯型

为最常见,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间歇性耳内流脓,脓液为粘液性或者黏液脓性,一般不臭,量不等。当上呼吸道感染时,脓液量会增多,检查时可见鼓膜中央部穿孔,一般易干耳。

2.骨疡型

又称坏死型或者肉芽型,持续性流脓,不易干耳,组织破坏更广泛。

3.胆脂瘤型

非真性肿瘤,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腐渣物,有恶臭,患者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

流脓与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常见症状。

1.耳内流脓:脓液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如脓液稀薄,无臭味,则为非危险型。如脓液较粘稠,且有臭味,则为危险型,需重视。

2.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由于常常为单耳发病,因此听力下降不易被发现。会随着病程的发展,听力损失程度会越重。一般为传导性听力损失,也可为混合性听力损失。

3.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也有部分患者由于鼓膜穿孔而发生耳鸣,由于鼓膜穿孔而发生的耳鸣可在鼓膜修复后消失。

除了耳内流脓,与听力下降,如有出现眩晕、呕吐、剧烈头痛、发热等症状,则可能已发生并发症,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引起脑膜炎危害大脑

青岛晚报就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既然延误治疗的危害如此大,那我们该通过哪些手段,尽早发现孩子有可能患中耳炎!

中耳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在娃感冒后我们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出现以下情况及时送医:

婴幼儿持续一周不明原因发烧在38℃以上。

感冒过后经常哭闹,或用手扯耳朵。

耳朵里流出脓性的黏液分泌物。

粘稠的鼻涕和黄色眼屎越来越多。

睡觉长期打呼,反复有浓鼻涕、鼻塞。

家中可以常备一把耳温枪。及时为测量宝宝双侧耳温,若相差 0.5℃以上,温度偏高一侧的耳朵可能患有中耳炎。

如果上面这些症状家长都没有发现,宝宝可能会有听力下降的情况。

如何预防耳炎

中大君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中耳炎”主要是由感冒引起的,所以想要预防中耳炎最首要的任务就是预防感冒!

有计划的穿衣

秋冬季温差较大,建议早晚比中午多穿一件,活动时比静处时少穿一件。根据天气预报,有计划地给孩子增减衣服。

适当的户外活动

适当户外活动是提升宝宝适应环境能力的好机会。1岁以下的宝宝,建议每天在无风天出来活动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1岁以上的宝宝每天活动1小时左右。

均衡的营养

多给宝宝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注意补充水分。

除了预防感冒外,还有一点小编要专门拿出来划个重点,那就是——逃离二手烟!二手烟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会大大增加宝宝患急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的概率。

即使是存在于衣服上,沙发上,汽车里的三手烟,也会给宝宝造成伤害!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咱家那位“吞云吐雾”的人形烟雾机,知道该做点啥了吧?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大耳鼻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