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窦炎之诊室里的那些灵魂拷问(上篇)

文 / 守护安安
2021-12-18 09:33

带娃不易,秋冬带娃更不易。

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假,把神兽送去托班幼儿园,结果规律的生活还没过一两个月,娃就鼻涕不断、咳嗽连连。

(一开始)“估计就是个感冒!这题我会!”

(两周后)“诶不对!这感冒咋好不了了呢?”

(辗转来到耳鼻喉科)“这竟然是鼻窦炎?!”

家有鼻窦炎的娃,你是不是有许多问号?

作为一个每到秋冬就跟娃们的鼻涕、咳嗽死磕,日常被各种灵魂拷问轮番轰炸的耳鼻喉医生,我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要讲给你听。

希望这些“碎碎念”,能够帮你减轻些许焦虑,重新找回对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

Q1

医生就问了几句孩子的情况,看看鼻子、喉咙,听听肺就能诊断鼻窦炎?

是的。

虽然鼻窦藏在很里头,但儿童鼻窦炎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病史、症状特点,以及对鼻腔、咽部和肺部的查体,一般都不需要做特殊的检查。

鼻窦

先看看其主要症状特点:

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后,出现鼻塞、鼻涕、鼻音重、鼻涕倒流、咳嗽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0天还没有明显缓解。

鼻窦炎的鼻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粘涕,以粘稠的白色、黄色或绿色鼻涕为主。

而鼻涕倒流则可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多数情况下有痰)、咽喉痰音。当症状不典型时,可能只有粘稠鼻涕不易流出,以及咽喉痰音、清嗓子等轻微症状。(*这种情况有可能要做鼻内镜等检查来帮助诊断)

所以医生需要看看鼻子和喉咙,听听肺:

看鼻子:查看鼻腔是否有脓涕淤积;

看喉咙:检查咽部是否有浓痰倒流(其实是鼻涕,但不一定每个鼻窦炎孩子都有);

听听肺:听诊肺部有无异常(排除下呼吸道疾病引致的咳嗽)。

再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基本上就可以诊断鼻窦炎了。

Q2

孩子有黄色绿色脓鼻涕,就是鼻窦炎吗?

不一定。

鼻窦炎的孩子可以出现脓涕,但并非所有脓涕都是鼻窦炎引起的。

咱们平时给孩子诊断的「急性鼻窦炎」,也就是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那种鼻窦炎,确实会出现黄绿色脓涕。

但是呢,病毒感染侵犯鼻窦时,也可以产生黄绿色脓涕。许多成年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感冒时会有两三天的鼻涕是黄色、绿色的脓涕,然后很快就自行转为清涕,接着感冒就痊愈了。

这种“来去匆匆”的脓涕,不足以诊断细菌感染。虽然也算是“鼻窦发炎”,但是这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因为具有自限性,一般也当作感冒处理,因此不专门去诊断“病毒性鼻窦炎”,不专门去治疗。(它空有一颗想参与“内卷”的心)。

还有些“好奇宝宝”给鼻子里塞了异物,异物停留在鼻子里时间长了也会刺激鼻腔粘膜,引起单侧鼻孔异味,有时还会有黄色、绿色脓鼻涕流出来,这种脓涕也不属于鼻窦炎。

Q3

孩子头摔了,医生让拍个CT/磁共振看看,结果脑部没问题,可报告单写着“鼻窦炎”怎么办?

先别着急。

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俗称“拍片检查”)所诊断的“鼻窦炎”,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需要治疗。

给大家举2个例子——

有的小朋友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刚刚出现鼻塞流涕两三天的时间去做鼻窦CT,也可以看到鼻窦里边有一些类似鼻窦炎的阴影。但这个时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感冒而已,不是需要治疗的细菌性鼻窦炎。

有的小朋友以前曾经得过鼻窦炎,现在已经痊愈了,做CT检查时也可以看到鼻窦窦腔里面有一些炎性的阴影,而孩子当下如果没有任何鼻窦炎的症状,也是不需要治疗的。

再次强调,多数情况下鼻窦炎的确诊是根据典型的「病史、症状特点」来的。

放射影像学检查显示鼻窦不透明影属于影像学诊断,并不能直接作为临床诊断。

这种放射影像学表现对细菌性鼻窦炎并无特异性,急性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以及不一定存在细菌性感染的变态反应性鼻-鼻窦炎,都可导致鼻窦不透明阴影。

不过,在已经确诊鼻窦炎的情况下,高度怀疑有并发症发生时,比如:

症状很重,同时伴有眼睛红肿、流眼泪、视物模糊;精神状态很差、高度怀疑有颅内感染的问题时。

这时医生很可能会建议做CT、磁共振,明确是否存在鼻窦炎相关并发症。

Q4

孩子得了鼻窦炎,医生只让我们洗鼻子?这能好吗?

放心,有些情况洗鼻子就能好。

正常情况下,我们鼻腔深处是有一些定植菌存在的,这些细菌毒力不强,跟我们的身体“和平共处”。只不过,当一些诱因(如感冒)使得鼻腔深处局部免疫状态发生改变时,暂时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此时定植菌就会繁殖起来,侵犯鼻窦,引起鼻窦炎。详见:为什么感冒会发展成鼻窦炎?

但我们不一定非要用抗生素来对付这些细菌,因为它们毒力通常并不强,所以我们可以先试着洗鼻子,通过充分洗鼻来破坏细菌繁殖的环境,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鼻窦炎痊愈前尽量避免让免疫系统遭受新的打击,比如再次感冒。如果我们能做到,那就有望单靠洗鼻子慢慢痊愈了。

不过,如果鼻窦炎的症状程度很重,一开始就来势汹汹,大量脓涕、频繁剧烈的咳嗽非常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或者已经积极洗鼻子了,但是效果不好,那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

Q5

孩子得了鼻窦炎,医生说不严重可以在家里洗鼻子,那什么情况的鼻窦炎需要再看医生呢?

诊断为鼻窦炎后,遵医嘱洗鼻子观察期间,遇到这些情况需要再次咨询或者面诊医生:

1、每日充分洗鼻1-2次(充分洗鼻一般指的是注射器式洗鼻器、洗鼻壶洗鼻、到医院做负压洗鼻,或居家每日多次海盐水喷鼻配合吸鼻器充分吸鼻),经过3天左右,鼻塞、鼻涕、咳嗽等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或者有加重。

2、经过充分洗鼻本已好转的鼻塞、鼻涕、咳嗽等症状,突然间又加重,出现鼻涕增多、鼻塞加重、咳嗽频繁的情况。

3、出现鼻窦炎之外的其他症状,例如呼吸急促、喘息、精神不好,或者是一些原本没有的不适症状。

4、关于孩子鼻窦炎的病情,有任何疑问或担心时,也请随时咨询医生。

Q6

孩子得了鼻窦炎,医生让我们吃10多天的抗生素,为什么要吃那么久?

一见抗生素就焦虑?我懂!

让我们用科学武装自己,用科普缓解焦虑。

针对不同疾病,抗生素使用的疗程是不太一样的,但原则上都得兼顾“安全”和“有效”,也就是在安全剂量和疗程范围内,尽可能把致病菌“一举歼灭”。针对鼻窦炎使用抗生素时,每天的剂量也可能会比说明书所写的要大一些,这同样是有据可依的。(关于抗生素使用剂量,敬请期待下一篇。)

不规范地使用抗生素,用不足疗程就停药的话,不但不利于感染的控制,而且有诱发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打个比方,细菌这个群体就像一个军队,在最初用药的几天,被消灭掉的都是细菌里的“老弱病残”。还没用足疗程就停药的话,就把细菌中的“精壮分子”剩下了,停药后这些细菌会繁殖起来,下次再用药就得面对这些“强兵”的后代,杀灭它们就会相对困难一些。

有时甚至会有一些“狡猾”的细菌,“针对”我们“少量多次”使用的抗生素而“进化”出一些躲避的本领,更不容易被药物“抓住”和杀死。这都会使得后续用药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真正需要使用抗菌药时,一定要把疗程用足。

这个疗程的确定,依据的是国内外权威的诊疗指南,而这些指南的制定,则是基于大规模的、严谨的临床研究,证明在这样的剂量、疗程下,针对相应的疾病有着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对鼻窦炎,抗生素使用的最短疗程通常就是10天,有些情况下还需要根据病情延长疗程。

Q7

医生都说上托班上幼儿园的孩子容易得鼻窦炎,我们家宝宝才1岁怎么也诊断鼻窦炎了?

人类的鼻窦一共有4组,其中上颌窦、筛窦在新生儿期就已经存在,蝶窦在出生后2年内开始发育。儿童急性鼻窦炎在2岁以后开始逐渐增多,最常发生于4-7岁时。但从鼻窦的发育规律来看,其实任何年龄段的小宝宝甚至小婴儿,都是有罹患鼻窦炎的可能性的。

儿童鼻窦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交叉感染」,上托班幼儿园的孩子在集体环境中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固然会更容易得鼻窦炎。

但对于还没上托班上幼儿园的小宝宝,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其他的交叉感染风险,比如经常去人很多的室内儿童乐园玩耍,或者家里有正在上幼儿园的哥哥姐姐,或者小区里一起玩的小朋友正在生病……

在这个“鸡娃内卷”的时代,还有的宝宝在非常小的年纪就被家长安排了满满的“素鸡”课外班,每天在不同的环境跟不同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习。

秋冬季节,只要跟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足够多,很小的宝宝也非常容易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继发鼻窦炎的风险。

再说下去,怕大家承受不住了,《儿童鼻窦炎灵魂考问(上篇)》到此结束。

中篇、下篇的预告:

1. 鼻窦炎复发了,可以继续按从前的方法用抗生素吗?

2. 都说鼻窦炎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那么多种怎么选?

3. 孩子得了鼻窦炎,咳了一个月,会咳成肺炎吗?

4.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流黄鼻涕、咳嗽,能够预防吗?

5. 孩子鼻窦炎反反复复,会变成慢性鼻窦炎吗?

6. 会引起腺样体肥大吗?切了腺样体,鼻窦炎就不会复发了吗?

7. 鼻窦炎会“人传人”吗?

……

*家长如果有关心的问题,欢迎评论区提问,说不定会出一期番外篇

最后再唠两句。

鼻窦炎是循证育儿路上的一道槛,容易反复,需勤洗鼻,可能还得用抗生素。当生活的「失控感」渐渐袭来时,很多不那么循证的治疗“偏方”,很多危言耸听的某音、某书,会给你的焦虑雪上加霜……

快打住!先转发文章给孩子的各位长辈、班里的各位家长,断了自己“道听途说”乱用药的念头。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学缓解焦虑。

参考文献:

1. UpToDate章节《儿童急性细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特点和诊断》及《儿童急性细菌性鼻-鼻窦炎:微生物学及治疗》

2. Wald ER, Applegate KE, Bordley C, Darrow DH, Glode MP, Marcy SM, Nelson CE, Rosenfeld RM, Shaikh N, Smith MJ, Williams PV, Weinberg ST;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bacterial sinusitis in children aged 1 to 18 years. Pediatrics. 2013 Jul;132(1):e262-80. doi: 10.1542/peds.2013-1071. PMID: 23796742.

3. Peters AT, Spector S, Hsu J, Hamilos DL, Baroody FM, Chandra RK, Grammer LC, Kennedy DW, Cohen NA, Kaliner MA, Wald ER, Karagianis A, Slavin RG; Joint Task Force on Practice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and the Joint Council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hinosinusitis: a practice parameter update.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4 Oct;113(4):347-85. doi: 10.1016/j.anai.2014.07.025. PMID: 25256029.

4. Chow AW, Benninger MS, Brook I, Brozek JL, Goldstein EJ, Hicks LA, Pankey GA, Seleznick M, Volturo G, Wald ER, File TM Jr;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Clin Infect Dis. 2012 Apr;54(8):e72-e112. doi: 10.1093/cid/cir1043. Epub 2012 Mar 20. PMID: 22438350.

5. Expert Panel on Pediatric Imaging:, Tekes A, Palasis S, Durand DJ, Pruthi S, Booth TN, Desai NK, Jones JY, Kadom N, Lam HFS, Milla SS, Mirsky DM, Partap S, Robertson RL, Ryan ME, Saigal G, Setzen G, Soares BP, Trout AT, Whitehead MT, Karmazyn B.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Sinusitis-Child. J Am Coll Radiol. 2018 Nov;15(11S):S403-S412. doi: 10.1016/j.jacr.2018.09.029. PMID: 30392608.

本文审稿专家

卓正医疗姚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