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李波:冬季诺如病毒高发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

文 / 寒夜育儿
2021-10-20 18:26

小儿推拿李波:冬季诺如病毒高发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可略写为NV。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因此又称“冬季呕吐病”。该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资料显示,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二、感染上诺如病毒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这两种症状既可能只单独表现,也常有并发的情况。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肠胃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为12~48小时。发病后主要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其次是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病程通常较短。但在高龄老人或是儿童中,病症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健康人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较低。

三、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或者通过粪便或呕吐物的气溶胶传播。

2、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病毒,只需要 10 - 100 个病毒粒子就可以致病。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呕吐或腹泻后,记得按照正确的方法及时对被污染的家具、地板和衣服进行消毒——先洒上比如”84”这样含氯的消毒剂,呕吐物最好用消毒粉覆盖30分钟后,再清理。这时候,医用酒精可是无效的。

四、诺如病毒的治疗

感染诺如病毒之后,是没有特效药物的。感染诺如病毒之后,会腹泻和呕吐,有时候我们会自行服用抗生素,这是错误的方法,抗生素对诺如病毒是无效的,只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发病后休息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和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即可,如果发烧就退烧,腹泻就止泻。值得注意的是,症状消失后的 3 天以内,身上携带的病毒仍然具有强传播力。所以,痊愈后的 3 天,最好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免造成病毒的再次传播。

五、诺如病毒感染宝宝护理:饮食很关键

被诺如病毒感染的宝宝,饮食护理很重要。尤其是症状严重的,可能一开始根本吃不下东西。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勉强,等宝宝状况有所好转,可以选择清淡一些的饮食,循序渐进地慢慢加上去。

先从喂水开始,给他喝点温开水或者温盐水,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补液盐,调节电解质平衡的同时,让宝宝胃肠道舒服一点。

接下来可以喂点白粥、米汤水。尤其是米汤水,它能够在胃肠道形成一种保护层,改善胃肠道不适症状,且不造成肠道的负担,还能补充一些液体、电解质,很适合腹泻患者。

如果喝粥没问题的话,就可以试一些不油腻的面包、馒头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了。

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宝宝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妈妈要注意宝宝的呕吐、腹泻量,尿量是否足够。比如宝宝呕吐、腹泻次数多,体液丢失量多,宝宝虽然已经能喝水或稀粥,但是仍没有小便,说明孩子体内液体量仍然不足,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的静脉补液,以防脱水加重。

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及时阻断传染源:有患者出现的场所,要及早发现患者并使之与人群隔离,将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要妥善处理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及导致病毒感染的食物,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2、勤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采用正确洗手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 20 秒。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4、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发、自带水杯和纸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5、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目前还没有针对诺如的疫苗和特效药,俗话说“病从口入”,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保证食品和水安全是预防诺如的关键,要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