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她为啥长不高?听听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这个科专家的说法……

文 / 汽车聊养生
2021-09-18 18:12

父母长得高,

孩子就一定高吗?

孩子现在个子矮,

会不会将来就长不高?

孩子长不高的原因究竟在哪儿?

……

孩子为啥长不高?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儿童保健科专家提醒家长们:身高与孩子的骨龄有密切关系,孩子出生要有“身高管理”的意识,“身高管理”中骨龄很关键。

婷婷15周岁,花季年龄,身高148厘米,13周岁月经初潮,前两年身高增加明显,近一年身高处于停滞状态。焦急的父母带着婷婷来到我院儿童保健科,咨询孩子身高是否还有生长空间。

儿童保健科专家接诊后,对婷婷进行了详细的身高评估,婷婷身高处于第三百分位,落后同龄儿童11厘米。经过查体,婷婷乳房发育明显,体重40千克,处于明显的青春期发育后期。儿童保健科专家建议婷婷做进一步的骨龄检测,骨龄评价结果显示,婷婷仅尺骨、桡骨骨骺未闭合。婷婷父亲身高165厘米,母亲身高150厘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身高为160厘米以上。

儿童保健科专家分析得出,婷婷身高增长已处于后期,骨龄显示增长潜力较弱,预计自然生长可能会有2厘米的空间,遗憾地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干预时机。

儿童保健科专家提醒家长们:儿童身高管理伴随其整个发育周期,骨龄监测、发育评估必不可少,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全面评估非常重要。

科普时间

一、孩子的“身高管理”很重要

身高70%-80%由遗传因素决定,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睡眠等生活习惯,疾病、激素、性成熟早晚等后天因素占20%-30%。因此,从宝宝出生就应该有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身高监测、身高促进的意识。鉴于此,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多喝牛奶,多做跳跃运动,注意补充维生素D等,这些都是促进长高的重要因素。

二、“身高管理”与骨龄关系密切

身高管理不仅仅只是测量身高体重,更重要的是密切关注生长速度,定期监测骨龄,观察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等综合评价。

1、持续关注生长速度:3岁以上至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每年增长5-7厘米,月平均增长为0.5厘米。若发现每3个月身高增长低于1.5厘米,则应到身高管理门诊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2、监测骨龄变化:骨龄相比年龄更能真实反映儿童的发育成熟度,每年检测一次骨龄可以准确评价生长速率,及时发现生长偏离或疾病风险。

3、监测第二性征的变化:性发育进展的快慢影响骨龄进而影响身高增长空间,尤其对于有早发育风险的女孩,每3-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卵巢、卵泡的变化及性激素水平更为重要。

儿童保健科简介

我院儿童保健科涵盖各项发育评估及智护训练,全面提升儿童综合能力。科室可为宝宝生长发育进行科学评估检查,还可为宝宝的心理发育、行为能力、习惯养成等进行细致的指导。医生还可通过游戏,和宝宝进行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适应能力、社会交往的指导,对宝宝的智力进行早期开发。

科室位置: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谈固院区门诊一楼北侧

服务范围:

系统保健:自生后42天开始的0-6岁常规保健,体格检查,营养、生长发育评估;视力、听力筛查;智力、语言、运动等早期发展促进。6-18岁健康体检,体格、营养、智力、五官、青春期发育保健、体弱儿、高危儿管理,个体指导,纠正发育偏差。

身高管理:针对18岁前各年龄段身高水平不理想、有长高需求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身高监测评估、骨龄测定、身高促进管理。

生长发育:身材矮小、性早熟等诊治,生长激素治疗等。

营养与喂养:儿童肥胖、营养素缺乏、喂养困难、营养不良、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性贫血、佝偻病等的诊治。

发育行为: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睡眠障碍、吐字不清、言语及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肌张力问题、运动落后、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偏食、咬指甲等行为问题。

发育测评:婴儿神经行为检查、发育商、智商、社会性评测、语言能力评估、注意力检查、孤独症量表等。

儿童康复: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言语治疗(ST)、感觉统合训练。

出品:宣传科

文字:儿童保健科 齐占江

排版:宣传科 张冬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