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可以自愈吗?怎么降低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文 / 儿科专家马文洲
2021-05-13 00:15

抽动症是儿童神经科的常见病,但是往往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能进一步引起孩子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和交往障碍。

抽动症是由于大脑功能障碍造成的、以发声性抽动或躯体运动性抽动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抽动通常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快速出现、快速消失,具有刻板性,即反复出现相同表现的抽动。发作时患者的意识是清楚的,但不能控制抽动的出现或停止。

抽动症的发病主要跟遗传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有密切联系。大脑中神经递质负责维持功能的运营,他们有的起兴奋作用,有的起抑制作用,当神经递质的平衡性被打破,表现在身体上的症状就是抽动症。例如,多巴胺负责控制运动神经,它的失调会导致抽动症的发生。

抽动症的主要症状是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常见的表现有眨眼睛、耸鼻子、歪嘴巴、噘嘴、张口、摇头、点头、转头、耸肩等,甚至肢体或躯干的扭动等。发声性抽动表现为鼻腔或口腔内发出声音,如吸鼻声、清嗓子、咳嗽声、咕噜声、鸟叫声等,甚至出现类似“脏话”样发声。

一些情况能够加重抽动,如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炎症等。孩子的抽动症的症状可以出现变化,如旧的症状消失、新的症状出现。部分患儿在抽动症状出现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等,称为先兆症状,患儿认为抽动能够缓解这些不适感。抽动症出现在清醒时,睡眠时症状不会出现。

抽动症属于一种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部分孩子由于抽动症出现心理负担、交往障碍,不敢或不愿和老师或朋友进行正常的互动和交往,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这是需要关注的。抽动症的孩子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或者抽动症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活动,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很多家长以为抽动症是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等到孩子长大后就可以自愈,从而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等到症状严重后才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这时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抽动行为,总是想用提醒来纠正,于是特别关注孩子的表现,稍微有点表现,就提醒他不要再抽动了相反起了反作用,越关注,抽动得越严重。实际上,家长在这里反而起了一个心理暗示、不断加强的作用,是非常不利于治疗的。另外家长对患儿出现的抽动症认识不清,误认为是孩子不听活,或坏习惯,对孩子采用了打骂、体罚等管教方式,也可致病情加重。

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家长们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把握最佳治疗时期,让病情得到更好的救治,避免诊断不清,治疗不得法,导致病情拖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