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杨羿:12岁以后验光就不需要散瞳了?

文 / 固本健康人生
2021-05-12 18:12

导读

散瞳验光的必要性,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考虑到有必要正确普及散瞳验光的相关医学知识及必要性,特转载杭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杨羿医生撰写的这篇文章《12岁以后验光就不需要散瞳了?》,分享给眼视光观察的读者。

前几天接诊了一个14岁的女孩,最近上课总是看不清楚,妈妈怀疑近视了带来我门诊。“杨医生,有医生说12岁以上验光不需要散瞳了,我不放心,还是想给孩子做个散瞳。”妈妈一进门如是说。

有关散瞳验光的必要性,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加上一些没有散瞳资质的不良机构妖魔化地夸张散瞳的不良反应,导致曾经很多家长非常抵触散瞳验光。所幸,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权威医疗机构、眼科、眼视光专业人士加入到近视防控的科普大军,正确的普及散瞳验光的相关医学知识及必要性,最近几年倒是很少遇到不肯给孩子散瞳的家长。更有意思的是,以前是医生说要散瞳,家长不肯。现在反过来有时候医生说没必要散瞳,家长却坚持要散。。。

但是,最近几年,我在门诊倒是经常遇到家长会问:“杨医生,我去了两个医院验光,A医院的医生说要散瞳,B医院的医生又说不要,我到底该听谁的?”

这里,杨医生想说,

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是个性化的,散瞳验光除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外,的确也是因人而异的。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在2017年制定的《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中提到:

建议10周岁以下儿童第一次验光常规散瞳,12~19岁酌情使用。

所以,关于散瞳验光的把控的确根据医生的判断会有不一样,

但是并没有12岁以上首次验光不需要散瞳这样的说法。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 (19)12

针对是否散瞳,我很认可温州医科大学毛欣杰教授在Vision China 2017大会上说的一句话:

“散瞳验光是一个过程管理,应该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该一刀切。

★ ★ ★

散瞳验光的目的是什么?

针对的又是什么呢?

散瞳验光又叫睫状肌麻痹验光,其目的就是排除孩子是否存在调节过度引起的调节性近视(也就是非医学专业小伙伴嘴里常说的假性近视)。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会问:啥是调节性近视,或者到底啥是“调节”?

在解释调节性近视这个概念之前,先来说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都会遇到的例子。当我们在火车站或者机场等候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玩手机。等玩了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手机后,突然抬头想看下远处的侯站信息,很有可能是突然看不清的,但是在稍微闭眼休息下后,又能看清了。

这种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的一过性增高的近视,就叫调节性近视。

★ ★ ★

什么是调节?

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的屈光度数其实一直是在变动的。假设一个屈光度数是平光的眼睛,理论上看无穷远处时就是平光。但他在看近处时,他就要把眼睛暂时变成一个近视状态,这样才能看清。视物越近,需要变的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动用的调节也越多。理论来说看50cm远的物体,眼睛需要变成200度的近视,而看20cm远的物体时,眼睛就需要变成500度的近视才能看清。

这个眼睛通过自动对焦,暂时变成近视的过程,就是调节。

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变弱,老年人看近处不清楚,出现老花的情况,就是因为他的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变近视的能力变弱了。假设一个人的眼睛最多只能通过调节变成200度近视,那么他最近只能看清50cm远的物体,东西再拿近就看不清了。这也是为何很多老花人群早期喜欢把东西稍微拿远一点看的原因。

★ ★ ★

调节性近视是如何产生的呢?

前面我们说了,没有近视的人,在看近处物体时眼睛暂时自动变成一个近视状态,而看远后眼睛又会回复到平光状态。就像一个弹簧一样,看近时是下压,看远时弹回来。但是,当弹簧一直被压着后,突然放开,一般不能马上弹回到原来的高度,同样当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再看远处时,眼睛也不能马上恢复到初始状态,会残留一点近视。

针对这种残留的调节性近视,除了让眼睛充分的长时间休息外,最快速高效的方法就是用散瞳药。这就是为何验光之前要散瞳,

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多余的调节性近视去除,由此得出一个相对真实的屈光度数。

假设一个人在散瞳前验光是200度,但是散瞳后只有50度,那理论上来说他就有100~125度的调节性近视,他眼睛在完全正常的状态下可能只有50~75度近视。(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张力性调节的概念,相对比较复杂,杨医生就不展开了)。

所以

严格来说,只要存在调节性近视的可能,无论大人小孩,验光时都可以酌情使用散瞳药,和年龄没有关系。

所谓的“12岁以后的儿童验光不需要散瞳”这句话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 ★ ★

为何儿童首次验光都建议散瞳呢?

我们都知道,弹簧除了受压时间,另外一个影响弹簧弹回高度的因素就是弹簧受压的程度。将两根5cm的弹簧分别压到3cm和压倒1cm半个小时后再松开,弹回的高度肯定不一样。所以,

付出调节的程度不同,最后产生的调节性近视也会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正常状态下,大部分孩子都是远视。而一个远视200度的孩子,要想看清近处50cm远的物体,他的眼睛要先将200度远视变成平光,再从平光变成200度近视,也就是整个近视化的过程要变化400度,这几乎是平光人群看近需要付出调节的2倍!

所以,相比成人,儿童存在调节性近视的概率更大,这也是儿童首次验光更需要做散瞳的原因。杨医生前几天就在门诊遇到一个没散瞳时电脑验光显示500度近视,散了瞳后却变成50度远视的孩子。所以如果按照没散瞳的状态评估,他貌似是需要配眼镜了。但是从散瞳后的结果看,这个孩子完全没必要戴眼镜。

★ ★ ★

儿童每次验光都要散瞳吗?

虽然散瞳验光对眼睛不会有任何不可逆的伤害,而且也相对较为客观准确。但是毕竟散瞳耗时比较长,小朋友们还会存在一过性的怕光、看近不清楚等症状,所以完全没必要每次验光都散瞳。

一般情况,近视的孩子已经做过首次散瞳验光了,并且也有测量了眼轴长,如果他一直定期在同一个医生或者医院做后续的复查工作,有经验的医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比眼轴的增长、戴原镜的视力、检影验光等,评估出孩子的一个最新的屈光度数,那就没必要再散瞳了。而如果一个孩子很长时间没有复查,或者换了一个医院并且丢失了既往的所有近视复查资料,那还是建议重新散瞳验光的。

所以近视的复查不是单纯做一个插片验光那么简单,眼轴的检查、检影验光以及必要的视功能检查都可以综合性的帮助我们分析孩子屈光状态的变化。

检影验光

综上所述,散瞳验光和近视防控一样,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孩子的眼睛情况不同,对散瞳验光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单纯拿年龄来一刀切,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作者介绍

• 杨羿,杭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眼科医生,擅长小儿屈光不正、斜弱视的诊治、视觉训练以及近视防控、角膜塑形镜的验配等。

• 立志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为广大孩子们的家长科普专业的眼科知识,共同关爱儿童及青少年的眼健康。

来源 | 眼科医生杨羿

撰文|杨羿绘图|董冰艺

值班编辑 | 李静 总编 |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