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11个月女婴大面积烫伤,民警一路托举紧急送医:怕她再受伤

文 / 儿科医生雨滴
2021-03-27 00:23

宝宝刚学会走路之后在家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父母再小心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是最让父母担心的就是自己一个疏忽让小宝宝烫伤了。孩子的皮肤比成年人要娇嫩很多,一碗热粥、一杯热水对小宝宝来说都可能是极大的伤害,宝宝一旦被烫伤家长往往就慌了阵脚。

近日,安徽阜阳一名11个月大的女婴在家被大面积烫伤,距离医院路途遥远,孩子的母亲在送医途中崩溃大哭,最后求助警方。随后民警驾警车在指定地点提前等候,接过孩子后一路鸣笛前往医院,原定半小时的车程最后仅用了15分钟便安全抵达。

到达医院后,由于该女婴脖子上大面积烫伤,民警担心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一路托举着女婴至烧伤科救治。当晚该女婴已经包扎完毕,情况稳定,目前正在住院治疗。

宝宝被烫伤父母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做好紧急处理及时送医。虽然我们都不希望宝宝被烫伤,但是基础的应急措施还是需要了解的,防患于未然。

一、什么是烫伤

烫伤(scald)是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钢水)、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等)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组织损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烫伤程度一般分为一度、二度、三度,三个等级。

二、烫伤常见误区

1、偏方不可信

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的老人,容易听信一些偏方自行处理孩子的伤口,抹牙膏、酱油、香油甚至锅底灰。殊不知在伤口表面抹这些东西不仅容易引起细菌感染,造成二次损伤,还会增加医生治疗难度,耽误治疗时机。

2、烫伤后不能接触自来水

有些家长担心自来水里有细菌,接触伤口后会造成感染,其实这是不对的,烫伤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伤口降温,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流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

3、自行剪破水泡

烫伤后皮肤的表面会出现水泡,有些家长会自行挑破,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如果水泡不大,大约一周的时间会自行愈合,无需特别挑破;如果是特别大的水平,自行挑破可能引起伤口感染,家长应该及时送到医院让医生处理。

4、烫伤后大量补水

大面积的烫伤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所以会感到口渴,但是这时候大量补水容易引起脑水肿或者肺水肿,家长可以少量多次的给孩子补充一些淡盐水,并且及时送医。

三、正确的处理方法

孩子被烫伤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做好以下紧急处理,再及时送医。

1、冲

孩子被烫伤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脱离热源,给伤口降温。可以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烫伤部位,注意流水不能太急以免二次损伤,坚持15-20分钟左右,带走附着皮肤表面的热量。注意水温不是越低越好,所以不要直接用冰敷或者在水里加冰块。

2、脱

初步给伤口降温后,家长可以小心的帮助孩子去除衣物。去除衣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可以借助剪刀,如果衣服已经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剥离,以免撕破表面皮肤造成感染。

3、泡

在帮孩子脱掉衣服后,可以继续将伤口浸泡在冷水中,可以减轻宝宝的疼痛感,避免残留热度进一步损伤皮肤。如果宝宝创伤面积过大,或者年龄过小,不宜冷水浸泡太久,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注意宝宝的体温,避免体温过低。

4、盖

冷却以后如果烫伤部位没有水泡,可以用无菌纱布或者清洁的面布覆盖烫伤部位,用以阻断外部细菌,减少感染的可能性。烫伤部位不大也可以给伤口涂一些烫伤膏,但是切忌用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医护人员对伤口的观察。

5、送

进行以上处理后,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烫伤程度,如果只是很小部分的皮肤发红,没有破皮、水泡等可以在家先观察。

如果烫伤严重,紧急处理后应该第一时间送医,让专业的医生做后续的治疗。尽量选择就近的医院,不要舍近求远,后续如果有需要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再决定是否再转送高一级医院。

宝宝的一路成长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和幸福,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护好宝宝,最后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