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疙瘩」不疼不痒,但很可能影响听力!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文 / 小分谈健康
2021-03-11 00:38

-导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六小娃。

前不久我们有一篇关于耳前瘘管(想复习可以看到文章末尾,戳链接哦~)的文章,留言区发现还有不少读者比较关心「副耳」

「副耳」是孩子出生后耳朵前面多出一个小肉疙瘩,不痛不痒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妈妈们终于坐不住了,担心副耳对孩子有害,就来询问我:「出现副耳该如何应对?切还是不切?」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病例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吧。

欣欣出生快一星期了,经常持续哭闹,而且耳朵断续出现流脓的情况,去诊所看诊说外耳道感染,开了抗生素也没有明显好转。

随后间歇性发作,欣欣听力也逐渐下降。妈妈带欣欣去了三甲耳鼻喉专科就诊,做完耳内镜和核磁发现,咽鼓管(外表看不到,是鼻腔和鼓室之间的一个密道)位置有一个肿物,全麻手术切除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副耳」在作怪。

什么?你没搞错吧!副耳不就是「拴马桩」、长在耳朵前面的那个肉赘嘛,怎么还有长在里面的呢?

哈哈,没错,常见的副耳是在耳屏前方,就是咱们俗话说的「拴马桩」。欣欣这种是异位的副耳,因其发育与胚胎耳廓一致,故又称副耳。

下面就来研究一下这个「副耳」的前世今生吧。

01、副耳是怎么形成的?

副耳(accessory auricle)是位于耳屏前方或颊部、颈部,有正常皮肤色泽的皮赘突起,大小、数目不一、形态多样。

内可触及软骨,部分形似小耳廓,系第一、二鳃弓发育异常所致(也有说副耳来源于第一鳃弓,是第一鳃弓上的3个耳结节发育异常导致),此类病例会伴有其他颌面畸形。

副耳表面覆盖正常皮肤,多数含有软骨,也有一部分不含软骨。副耳和正常耳廓的组织结构和来源相同,大多是来源于外胚层的皮肤和中胚层的软骨和结缔组织,但是不具备正常的耳廓外形和功能。

02、副耳有哪些种类?

副耳的位置多变,可以在耳屏前方、耳屏前面、后面及耳轮脚。除了耳廓附近的副耳,还有一些异位的副耳,如鼻咽部副耳、鼓室及咽鼓管内副耳、颊部副耳、颈部副耳。数量可以是一个或数个,大小不一。

98%的副耳是单独发生,不伴有其他畸形。所有副耳患者的耳廓形态和大小及耳屏、耳轮脚、耳垂等各结构的形态和大小均正常,每个副耳与其邻近的耳屏、耳轮脚等耳廓的正常结构都界限分明。

有时副耳不是单独存在,孩子可能同时存在其他畸形。最常见的是合并其他外耳畸形,比如耳前瘘管。

还有报道称,副耳常伴发其他颌面部畸形(眼畸形、下颌骨发育不全等)、骨骼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畸形等。

03、副耳有遗传吗?

副耳多数为散发,也可以遗传。遗传方式跟耳前瘘管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不全,简单来讲就是遗传方式不规则,即便父母都有副耳,孩子可能有副耳,也可能没有。

04、副耳对健康有影响吗?需要治疗吗?

通常情况下副耳不影响人的健康,只是影响外形美观。但是长在特殊位置的副耳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儿童需要全麻手术。

像咱们刚才讲到的欣欣,因为副耳在咽鼓管,造成反复感染,影响听力,这种情况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

还有的孩子因为副耳长在鼻咽部,从小睡眠打鼾,影响呼吸,也是需要手术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也有用激光束聚焦切除副耳的。不过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是需要医生来根据孩子情况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