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头型难看还恶心呕吐,怎知是患上了这个病!医生用3D打印帮他重塑头颅

文 / 阿英健康育儿
2020-12-31 00:15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3D打印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你见过用3D打印机“打造”头的吗?这事儿不仅是真的,而且已经发生在了5个月大的超超(化名)身上。

【故事】

5月龄宝宝头型难看被取笑,怎知竟是患上了这个病

自打生下来后,超超就因为头型异常难看,引来周遭邻居们的各种诽议,这让超超妈妈从月子里起,就天天以泪洗面。

待超超满月后,超超妈妈就带着他去家所在的县医院儿保科就诊,医生查看了超超情况后告诉超超妈妈,这些问题等超超长长就好了。然而,超超过了百天后,头型却越发难看,而且还出现了经常恶心、呕吐等症状,关键是超超追光及其他发育也不合格。

这一情况让家人很是担心,就又带着他去看了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但是都没得到什么结果。无奈超超妈妈只能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上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马云富,并在马云富的建议下来到该院检查。

通过仔细的检查,马云富最终确定超超患有矢状缝早闭加单侧冠状缝早闭。苦苦追寻5个月,终于得知了孩子是什么情况,这让超超一家人心里稍感安慰,但紧接着就是对这个病不了解带来的害怕和担忧。

【治疗】

这个病可导致脑功能障碍,3D打印帮孩子重塑头颅

什么是颅缝早闭呢?据马云富介绍,颅缝早闭又称为颅缝骨化症或狭颅症,是一种颅骨先天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即出现某条颅缝或多条颅缝的旱闭,并伴发或继发慢性内压增高、头颅外形异常、眼眶或颞部发育异常等表现。

“这个病能导致颅骨变形和脑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马云富说,头颅畸形与发生早闭的颅缝有关,单条颅缝早闭症中较为常见的是矢状缝早闭导致的舟状头畸形,一侧冠状缝早闭所致的斜头畸形,其次为额缝早闭所致的三角头畸形、多颅缝早闭所致的尖头畸形。

“患上颅缝早闭后,严重的可有视乳头水肿、眼球突出等征象。”马云富表示,颅缝早闭可以通过手术来改善,术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而对于超超,马云富团队就采取了3D打印技术。

他们首先设计好头颅模型,在麻醉医师及手术部医务人员的保障下,按照3D打印模型给超超实施手术。手术进行的非常顺利,术后九天,超超就拆除了手术切口缝线,而复查头部CT显示超超脑部受压痕迹消失,头型也恢复得不错。

一个月后,超超来医院复查,看到活泼可爱,头型已恢复的超超,马云富和超超父母一样开心不已。

【说法】

手术风险和难度并存,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据马云富介绍,做好颅缝再造术,有两点缺一不可,其一是手术技术,其二是要对手术的风险有一个评估。

“因为颅缝再造术会有发生感染和出血的风险,患儿一般年龄小、体质差、耐受能力差。”马云富称,颅缝早闭导致的头颅畸形主要靠外科手术治疗矫正与处理,其目的是扩大颅腔以利于脑组织正常生长,并缓解颅内压的增高。

“因为婴幼儿在1岁以内大脑发育较快,所以说手术越早越好,最佳的手术时机应在颅内压增高症状还没有明显表现之前。”马云富说,手术的最佳年龄为4-6个月龄,6月龄-1岁手术的效果稍差,而1岁以后,若孩子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视力下降,仍应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2岁后再手术效果不显著。

“3岁以后大脑发育基本结束,后期手术主要是改善头颅及面骨畸形,减少头颅异常给病人带来的压力,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也不应该放弃治疗。”马云富认为,家长要重视婴幼儿头颅畸形的筛查及颅骨重塑矫形治疗,根据颅缝早闭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轻型患儿就可以选择佩戴头盔来进行矫正,“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孩子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