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孩子血常规报告单的有用知识!学习型妈妈都在看

文 / 嘟嘟医生轻松孕育
2020-10-30 09:21

很多孩子生病一到医院就会被要求查个血常规,医生常常会结合血常规的结果来判断孩子的病情,进而采取对应的治疗。

今天嘟妈想再展开讲讲几点注意事项。大家就当是知识扩展了!当妈的,就是一个技多不压身!

01


孩子发烧,就要做血常规?

在我们国家,血常规似乎成为了发热孩子的“标配”。在某些医院,甚至是在就诊前,让孩子提前做好血常规,拿着到结果后再看医生。这样的做法,美其名曰“节省时间”。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医生评估和分析孩子的发热原因,并不需要血常规或其他辅助检查。孩子的一般状态,既往情况,症状变化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这些信息就可以协助医生做出基本的判断。比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胃肠炎等常见的孩子感染性问题,都不需要通过血常规来帮助判断的。


02

发热12-24小时内查血常规不准?

血常规任何时候检测,都是准确的,而它只反映检测当时的体内各项指标的实时数据。对于部分症状严重,整体状况不好的孩子,血常规可以随时查,随时都有意义。而且,多次检测看变化趋势,更有指导意义。

不过,大部分引起急性发热的疾病,很少需要在疾病早期就化验血常规,因为疾病状态变化,可随时影响血常规各项结果,而就算是健康的孩子,一天中白细胞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可以相差一倍。


03

C反应蛋白升高就是细菌感染

谈到血常规,不得不说一下C反应蛋白(CRP)。很多医生都会将二者同时检测,尤其是发热的孩子。CRP,是人体有炎症和组织损伤时(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由肝脏细胞产生的急性期反应物。病毒,细菌等引起感染时,都可以导致CRP的升高。

那是不是CRP一点意义都没有呢?那倒也不是。研究发现,当CRP超过100mg/L时,大约80%的可能性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当然,CRP跟血常规一样,不是所有发热的孩子都要检查的。


04

白细胞高一定是细菌感染?

很多家长误认为白细胞高就一定是细菌感染,其实不然。血常规白细胞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情绪紧张和哭闹等均可以使白细胞增高,另外一些药物比如激素、抗精神类药物等也可使白细胞增高,所以一定要结合患儿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同时我们判断是否是细菌感染除了看白细胞总数外,还要结合白细胞分类,如果白细胞总数增高而分类中则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那就不一定是细菌感染,而极有可能是病毒或其他如百日咳等病原感染。


05

血红蛋白低一定是贫血?

儿童每个发展阶段有着自己血常规特点,所以血红蛋白低于成人标准值不一定是贫血。

  • 新生儿期血红蛋白低于145g/L

  • 1-4月龄婴儿血红蛋白低于90g/L

  • 4-6月低于100g/L

  • 6月-6岁低于110g/L

  • 6-14岁低于120g/L

我们才可诊断为贫血,而不是根据成人标准值一概而论。

06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一定是异常?

前面我们说过4到6天的新生儿及4到6岁的儿童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与中性细胞比例相等,均在50%左右,而在这两个年龄阶段之间儿童是以淋巴为主,约60%左右,到7岁后达成人水平,约20-40%,所以7岁之前淋巴细胞增高为生理性增高,并非异常现象。


0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意义吗?

很多家长看血常规可能最关注的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其实血常规可以反应很多问题,比如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多见于以下情况: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等;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等;寄生虫病以及血液病等恶性肿瘤等。

目前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血常规的嗜酸性细胞增高可以为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所以不容忽视。


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家长来讲,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替代医生去看病,只是可以让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可以至少少些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