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临,宝宝身上三个部位要捂好,当心四个小毛病悄悄埋下

文 / 母婴参考
2020-03-19 16:36

执笔:王彩云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春天已悄然来临,在中国有句俗语:“春捂秋冻”,宝宝尚小,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春天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为什么要春捂?

所谓春捂,指的是春季气温刚回暖,不要急着脱保暖的外套,而是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使身体的产热和散热调节功能与冬季环境温度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主要原因如下: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起伏较大,而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有限,再加上体温循环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娇嫩,容易受凉感冒。

再加上春季细菌、病菌滋生,很容易侵入孩子体内,破坏其免疫力,进而导致小病不断,因此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因此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要捂好哪些部位?

正常情况下,春捂最重要的是要捂好孩子的头部、腹部和双脚。

1、头部。孩子的头部血管比较丰富,且位置较浅,若在刚进入春季后没有做好头部保暖,就容易让寒气侵袭入体,导致他们生病,但也不可捂得过多,因娃头部的散热达身体的1/3,可能会造成出汗,若此时被凉风一吹,也是很易引起感冒发烧。

2、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它与消化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与脾胃联系密切,若受凉,肠胃分泌出的消化酶活性就会大大降低,尤其对于肠胃功能比较弱的孩子来说,不仅容易拉肚子,还可能导致脾胃虚弱,甚至抵抗力变差,感冒频发。

3、小脚。这是由于寒气大多都是自下而上起的,且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能力明显要比上部分差,因此更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因此要做好下厚上薄,尤其对于抵抗力尚弱的孩子。

没捂好会埋下几个小毛病

捂得过少

1、容易感冒、风寒

春暖花开,但天气刚转暖,还是会有些寒冷,有很大的风,若是太早脱掉厚重的保暖衣物,就容易让孩子遭受风寒,而引发感冒。

2、容易凉肚子

若是春捂的时候,没有对肚子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让其受凉,引发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现象,可能连续好几天都无法好。

捂得过多

3、容易起痱子

由于小孩子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差,角质层过薄,汗腺管道发育不成熟,若捂得过厚,可能会导致其出汗过多,进而起痱子。

4、容易诱发捂热综合征

在中国,大部分家长都生怕孩子会冻到,习惯性给娃穿多一些衣服,而他们尚小,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若穿得过多,身体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就会导致体内的温度过高。

若让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高温环境下,就很容易引发脱水、缺氧、高热、昏迷等,甚至出现呼吸急促、衰竭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捂热综合征。

据统计调查发现,捂热综合征多发于1岁内婴儿,每年的高发期在11月~4月,若没有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出现死亡,这种概率高达18%左右。

ps:1岁内的宝宝衣物比大人多一件,1岁以上多半件即可。

注意两个事项

1、捂对时间

正常情况下,在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15天。

这是因为立春才代表着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冷空气不会一下子就变得缓和,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而这最少需要10~15天,在这个期间,昼夜温差变化过大,若过早脱掉了冬季保暖的衣物,可能引起感冒、关节炎等。

2、捂对温度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因此,孩子的春捂要把握好时机,家长及时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给孩子增减衣物,平时多关注天气预报,若有冷空气来袭,就需要提前1~2天,增加衣服。

当昼夜温差大于8度的时候,就需要捂一捂;

若气温持续在15度以上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可以不捂。

气温回升后,不要立马减掉衣物,而应该继续捂上7天左右,若宝宝的免疫力很差,最好能捂上14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