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多名孩子中毒,这种形似桑葚的野果千万吃不得!

文 / 热点贵州网
2019-05-15 18:14
“总算醒过来了,咱再也不吃马桑果了啊!谢谢张医生!”

医生在给小患者查房。

小军的妈妈一边嘱咐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孩子,一边向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抢过来的张倩医生道谢。这是5月11日晚,发生在盘江总医院儿科的惊险一幕。

医生在为马桑果中毒的孩子查房。

“这已经是这周收到的第4个马桑果中毒的孩子了,来的时候昏迷伴剧烈抽搐,瞳孔散大,肌肉震颤,呼吸、心律加快,再晚来两个小时,孩子可能就救不过来了。”张倩医生介绍,近两周,总医院儿科收治的采摘野外“马桑果”中毒的小孩子已达到10多个,他们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4岁,有自己采摘误食的,有家长带着同食的,还有的一家两个孩子同时中毒,家长也发生中毒反应,多数在食用后2小时左右发病。好在经总医院儿科医生紧急采取洗胃、催吐、灌肠、镇静、利尿等措施积极抢救后,全部患儿均转危为安,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中毒孩子家长带到儿科的马桑果。

“救治过程还是很惊险的,马桑果中毒严重的是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我们提醒广大群众,5至6月是马桑果成熟期,因外形似桑葚,不少小孩特别是农村的小孩在外玩耍时常因为采食而引起中毒。而有的家长还在认为只要不吃果子的籽就不会中毒,这是非常危险且错误的想法,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不要再有中毒的孩子了!”总医院儿科主任王虹焦急而担心地提醒道。

这里提醒广大家长

在野外玩耍

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

并不是什么野果都可以吃的哦

相关链接据了解,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马鞍子等,为马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马桑果实内含成分主要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毒理与印防己毒相似,且更为强烈,它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误食马桑果1/2~4小时内发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紫红色马桑果汁或粉红色果渣水,上腹部隐痛。轻型患儿并表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出汗、流涎,但神志清楚,无抽搐。重型呈现神志恍惚、昏睡、瞳孔缩小或扩大,反复抽搐,抽搐时口唇、肢端发绀。危重型患儿呈现昏迷、呼吸衰竭以至呼吸停止。其他有发热、心率及呼吸增快或减慢;后期偶可出现言语障碍、发呆、无故发笑等精神异常的症状,约半年后方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