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防“秋燥”,小儿推拿正当时!

文 / 护士资讯平台
2019-04-26 12:52

九月八号就是今年的白露节气了,“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天气逐渐转凉,降水也较多,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而且,此时一些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哮喘等及胃肠道疾病容易发病,因此,宝宝的身体健康要重视。


节气推拿



"节气推拿"就是在时令节气的关键时间点,根据小儿阴阳穴位的特性及自身体质特点,采用穴位推拿方式,帮助机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的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抵御疾病,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增强抵抗力。


肺主治节,临床上小儿肺系疾病居多,在季节变化之季呼吸道感染疾病尤为增多


哪些孩子适合做节气推拿


1.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的孩子,节气期间最易病邪犯肺,所以需要推拿增强肺功能。


2.慢性疾病需要调理体质的孩子。如: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疳积、厌食、腹泻疾病。


3.需要保健的孩子,上医治未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对于体制较弱,抗寒能力较低的小宝宝来说,妈妈早晚一定要盯紧给宝宝适当增减衣服。


小儿推拿手法


1.摩腹:专门解决腹部问题


手法:将掌心放在孩子腹部,做顺时针摩腹50次,再做逆时针摩腹50次。


作用:摩腹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孩子消化,如果小孩肠鸣胀气、口气酸腐、放屁臭等等肠胃问题,都可以给小孩摩摩腹。


温馨提示:调理气机,理气活血,健脾和胃,根据病症,可顺可逆,日常保健,可顺时针36或逆36圈的倍数施术,以宝宝舒服为度,可预防疾病的发生。顺为泻法,逆为补法!一定不能只顺揉腹!天天顺时针摩腹,可致气虚。顺摩腹可调理积食,实秘等;逆摩腹,可调理寒泻,脾虚等。


2.捏脊:食欲不振就找它


位置:位于后背正中,整个脊柱。


作用:又叫“擀皮儿”,“蚂蚁上树”,在民间流传深远,是一个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手法,适用于一切虚弱之症,尤其消化道病症。保健作用就非常大,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可以让孩子长的高,吃的饱,睡的香!


温馨提示: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推动,不离肌肤。妈妈奶奶多练习几遍就会无师自通。容易出现的错误,还是捏的方向问题。捏积要从下往上捏,阳气顺势生发,对阳虚气虚体寒孩子效果好,适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则适合一些阴虚严重,积食、发高烧等实热的孩子。


3.推脾经:脾胃问题就找它


位置:位于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拇指指腹从孩子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由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

作用:如果脾胃虚弱,一般用补法,可健脾和胃补气血;如果小孩有痰、便秘、呕吐,一般用清法,可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如果只做保健,一般用清补法,即来回推。

4.按揉足三里:专治消化系统疾病


位置:足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用小儿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手法: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两侧都要按。

温馨提示: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 足三里发热的感觉才好,如果没有感觉说明你并没有找对穴位。家长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先试一试,当脾胃有问题、阳气或阴气不足、有腹疼肠鸣等的时候,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5.清胃经:让孩子吃嘛嘛香


位置: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掌骨桡侧面。

温馨提示:有和胃降逆止呕止吐之功,与板门穴功能相近,但板门有通调三焦之气之功。

6.揉板门: 脾胃之门


位置:板门穴,又被称之为脾胃之门,位于肌肉丰厚处,可用揉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通调三焦,也可用捏挤法,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疮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或下利稀黄。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