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需要接种哪些疫苗?哪些儿童不能接种疫苗?一次说清楚

文 / 四川食药监
2019-04-26 10:37

今天是2019年4月25日,是国家确定的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也是四川省首个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月(4.25-5.25)活动启动日。以“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为主题。

关于疫苗的接种,家长们有许多问题

疫苗的种类多样

接种时间也不尽相同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你所关心的“疫苗”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宝宝出生后,娇弱的身体就将面临多种传染病的威胁。

虽然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内从母体内获得一定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婴儿的生长,这种抗体将逐渐消失,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也就逐渐减弱和消失,孩子就容易患各种传染病。

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地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

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需要给孩子接种哪些疫苗?

我们常说的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分别指什么呢?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

我国有哪些第一类疫苗?

能预防哪些疾病?

(点击查看大图)

目前常用的第二类疫苗有哪些?

可以预防哪些传染病?

孩子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在打预防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明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没有接种禁忌证的方可接种。

孩子打过预防针后,要避免剧烈运动,注射部位保持清洁,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或局部有轻微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一般1-2天就会好,如反应加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哪些儿童不能接种疫苗?

1、暂缓接种:发热、咳嗽、拉肚子等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2、过敏史儿童:支气管哮喘、有食物、药物或免疫过敏史的儿童,了解其致敏原后可以考虑接种;

3、既往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儿童,不可接种同种疫苗。

4、有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不可使用脊灰、麻疹和卡介苗等活疫苗。

5、注射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才能接种活疫苗(卡介苗注射按照说明书间隔1个月)。

6、有癫痫、脑病和脑膜炎后遗症等,不能接种百白破、流脑和乙脑疫苗。

7、各种疫苗接种禁忌详见疫苗接种说明书。

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个别人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1、局部反应:接种后,有的人可能在注射局部出现短暂的红肿硬结,或者局部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多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2、全身反应: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情况。极个别人还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在24小时内消失。

极少数的人有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如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局部有菌或无菌性脓肿、精神性反应、过敏性紫癜等等。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时机而加重病情。

免疫规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是我国卫生事业中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工作之一。

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儿童和相关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和相关人群免疫力,以达到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工作,将4种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实施免费接种,开启了我国免疫规划工作新纪元。

2007年,中国政府决定将“4苗防6病”扩大到“14苗防15病”,成为全世界财政投入最大、纳入疫苗最多、预防病种最全、受益儿童最广的国家之一。

2019年3月1日起,四川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在原支付范围基础上,可扩大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夫妻双方父母、子女的在统筹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非计划免疫接种需个人负担的医疗服务费用。

▼▼

关注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