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这些指标变化都代表了什么?支架术后查血到底是为何?

文 / 同心管家APP
2019-04-26 10:37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血常规是很普遍的检查,多数人在就医的时候总会跟着查一查,但是血常规究竟能查出什么病却鲜少有人知道,今天同心管家就给大家讲讲血常规的作用。

血常规其重要性位列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之首,检验是指对就诊人群的血液标本中各种血细胞相关数据进行检测的检验方式。

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一般血常规的检查项目有20多项,如下图。尽管项目比较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RBC)

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标准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增多:如果只是暂时增多,可能是因为大量失水导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如果生理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

▲减少:对大多数人来说,红细胞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引起贫血,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

另外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疾病的征兆。

血小板(PLT)

血小板(Platelet,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标准值:(100~300)× 10^9/L。

▲增多:血小板增多两种原因,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主要是指骨髓增殖性的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反应性的血小板增多,多见于急性的感染,急性的溶血,而反应性与原发性不同的地方在于反应性的血小板增加它的程度比较低,多数不超过50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等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另外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WBC)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它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正常值: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 个月~2 岁(11.0~12.0)×10^9/L

4~14 岁约 8.0×10^9/L

▲增多: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炎症了。

▲减少: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当然以上的指标都只是单一的,只能反映身体的部分问题,明确的诊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指标做更多的检查。

冠心病复查时查血常规的意义是什么?

1、血常规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近年研究表明,血常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密切相关,而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作用。RDW值增高,或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反应性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刺激红细胞增生引起。

2、减少出血风险

冠心病患者如无禁忌一般都会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这些药物都有潜在引起出血的风险。

例如第一次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服用之前最好先检查血常规,看一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服用阿司匹林三个月左右,再复查一次血小板的聚集率。假如没有明显降低,说明药物对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无明显作用,患者就不适合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3、支架术后防止失血

冠心病开始1个月左右复查1次,以后根据情况2-3月复查1次。主要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因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对血小板有影响;另观察白细胞的数量,虽然氯吡格雷发生骨髓抑制的副反应很少见;血红蛋白减少明显要注意有无失血等原因。

参考资料:

①《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年10月第14卷第5期《血常规参数及心肌特异标志物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