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用口呼吸?当心越长越丑!尤其是小孩子

文 / seven健康
2019-04-05 17:22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

然而,英国一对姐妹,仅用3年的时间在外貌上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左边是妹妹凯莉,右边是姐姐萨曼莎。儿时两姐妹都喜欢用嘴呼吸,当时她们长这样。

后来妹妹凯莉(左)7岁时听从医生的建议改用鼻呼吸,但是8岁的姐姐(右)继续保持口呼吸。3年后,效果很明显,姐姐的脸变长了,下巴后缩,闭嘴时略显局促。

这就是长期用口呼吸给外貌带来的影响——哨牙、龅牙、上牙前突、唇外翻、唇形肥厚都拜其所赐。

尤其是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长期用口呼吸,不仅会变丑,还能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鼻子不用,改用口呼吸,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鼻子这个呼吸通道阻塞了。

引起口呼吸的最主要原因依次是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以及过敏性鼻炎。

也有少数人并没有鼻腔疾病,比如舌系带过短,限制了舌体运动,为了确保呼吸通畅而诱发不良舌习惯及口呼吸等不良行为。

气流改道,“冲毁”高颜值

用鼻呼吸,闭着嘴巴,空气经由鼻腔进入下气道。

而用口呼吸,是空气完全(或部分)不经过鼻腔,经口腔、口咽腔、咽喉腔进入下气道。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当气流从口腔通过,会使得硬腭变形、高拱。

这么一来,原本应该往前、往下发育的下巴,发生向后、向下的旋转,便容易呈现长面畸形,以及上下牙齿错颌畸形。

我们所说的“哨牙、龅牙、露龈笑”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张口呼吸造成的。

不止变丑,还影响发育

鼻呼吸是提供肺氧气的最有效机制,口呼吸将降低血氧浓度,而低血氧浓度与高血压和心脏损害都有关。

此外,口呼吸可引起睡眠障碍或呼吸暂停。

研究发现,有睡眠障碍的儿童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发育较同龄人偏低,还可能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动作过多等问题。

经口呼吸时,空气没有经鼻腔过滤就被从口腔吸入肺部,容易诱发龋齿、牙周病、鼻窦炎、气管炎、频繁感冒等。

孩子有没有口呼吸?这样判断

有个初步判断的方法:放一根细细的棉线在孩子的鼻孔前面,看有没有气流将其吹动。

如果发现孩子有习惯趴着睡觉,睡觉时打呼噜,睡眠惊觉等特征,也表示睡眠时主要用嘴巴呼吸。

上唇外翻、上前牙突出、前牙或后牙在垂直方向上不能咬合,以及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动作过多等问题的儿童,可能也会张嘴呼吸。

另外,3~12岁是腺样体肥大高发期。

孩子感冒后,若打鼾持续加重,打鼾声响,还伴有耳内疼痛、看电视大声,就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避免反复炎症刺激腺样体及扁桃体增生。

那对已经“变丑”的事实,有没有办法扭转?

若已经形成错颌畸形,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10~11岁),通过戴功能矫治器,可以达到治疗、预防牙颌面畸形的目的。

但这是针对轻中度的畸形,如果是重度,则要到成年以后做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不良习惯,有矫正方法

对于单纯因不良习惯而用口呼吸的孩子,家长就得教育孩子自觉用鼻呼吸。

还是没用,那就上“家伙”:

1、口罩法

让孩子戴自制的1/2口罩(高度是日常使用口罩的1/2),只遮住嘴唇暴露鼻孔。先用薄层的口罩,如果孩子能戴较长时间,则逐渐加厚。

2戴前庭盾(又称“口屏”)

这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戴用时起到封闭口唇的作用,迫使孩子用鼻呼吸。

进行各种“面部训练”

让孩子多吃耐嚼的食物,如口香糖、牛肉干等,锻炼咀嚼肌,促进颌骨发育。

做上下唇、颊肌训练

如反复用上下唇夹一硬纸片并快速抽出,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

训练孩子经常闭口鼓气

例如用吹口哨、吹小喇叭、咀嚼口香糖并吹泡等方式,来恢复舌肌、口周肌和咀嚼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