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父母应该知道的婴幼儿常见病。

文 / 超声科小医生
2019-03-29 18:08

肠套叠,好发于2岁以内的小孩。

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是3-6个月期间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

60%在1岁以内发病,发病的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关,春季多见。

常伴有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肠套叠,父母应该知道的婴幼儿常见病。

婴幼儿尚不会说话,不能自己表述,所以儿科又称哑科,是很考验儿科医生的,难度大,风险高,收入低,故:儿科医生是医院里面最少的,也是最缺人的一个科室。

肠套叠发病原因:

病因不是很明确,分为原发和继发。95%的婴儿型肠套叠都是原发。

但是有一定的季节性,可能是和病毒感染有关,在感染时回肠远端呈较显著的肥大和肿胀而作为套叠的起点。

少数小儿的肠套叠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梅克尔憩室、息肉、肿瘤、肠壁血肿(如过敏性紫癜)等作为诱因而成为套叠起点。

饮食变化,在添加辅食的年龄,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

肠道肿瘤等(成人常见)。

肠套叠表现:

典型表现

腹痛:阵发性哭闹不安,反复发作,缓解期间可以入睡,肠蠕动出现,婴儿又被痛醒。

呕吐:为早期出现的症状,含有乳汁和食物残渣,然后可有胆汁,晚期甚至有粪便。

便血:重要症状,早期大便可正常,然后逐渐减少,发病超过12小时可有果酱样血便,或者直肠指检发现血便。

腹部包块:多数病例的包块位于右上腹,一般呈腊肠样,有触痛,移动性差。晚期出现坏死和腹膜炎时,腹胀、腹水、腹肌紧张,一般摸不到包块。

成人肠套叠

临床表现不如幼儿典型,往往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较少发生血便。成人肠套叠多与器质性疾病有关(尤其是肠息肉和肿瘤)。

检查及诊断:

做一个彩超检查,一目了然。没有超声的可以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不过现在超声普及,应该都有急诊超声)

肠套叠,父母应该知道的婴幼儿常见病。

纵切面,套筒征,横切,同心圆征

肠套叠方式:

肠套叠一般都是顺行,极少逆行。根据套叠的部分可以分为空肠套空肠、空肠套回肠、回肠套回肠、回肠套盲肠、回肠套结肠、结肠套结肠(偶见乙状结肠套入直肠)等。

回盲型,最常见。

回结型,较常见。

回回型,较少见。

小肠型,结肠型,更少见。

多发型,多种类型的肠套叠混合存在。

肠套叠里面小肠套叠是一个特例,一般可以自行复位,也叫暂时性小肠套叠。这种一般不需要

灌肠和手术的。当然如果不能自行解套也是需要治疗的。

其余的肠套叠一旦形成,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续沿肠管推进,肠系膜也被牵

入,肠系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碍,逐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段被

绞窄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治疗方法:

主要是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最常用:

一般发病在48小时内,生命征平稳的情况下用。

确诊后,马上行空气灌肠或水灌肠、钡灌肠三种方法,这个根据医院的条件选择,不是每个医

院都有灌肠治疗,所以没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转诊。

复位成功表现:患儿不再哭闹,排出大量粪便,安静入睡,没有腹部包块,吃入碳粉6-8小时后应该有碳粉排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次复查彩超,看看肠套叠解除了没有。

手术治疗

无法灌肠复位;

或者超过48-72小时;

或者病情严重怀疑坏死粗穿孔等;

上述情况只能手术复位,不然时间套的太长,肠管水肿容易缺血坏死。这个时候手术就要切除

坏死的肠管,相对原来的病情,无疑加重了许多。及时治疗很重要,就和睾丸扭转一样,过了

黄金抢救时间,一切都晚了。

5%-8%的患儿可有肠套叠复发,灌肠复发比手术复位的复发率更高。

预防:

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

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肠套叠,父母应该知道的婴幼儿常见病。

让婴儿笑口常开,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