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死!爸妈一个举动,14岁儿子停长1.58米

文 / 儿科医生孟青
2019-03-12 18:32

今天我刷新闻,看到一个14岁的男孩,特别让人心疼!

永远只有1.58米,学业、求职、恋爱等等都会遇到不少阻力。

而造成这起悲剧的缘由,却是孩子的父母。


这是怎么回事?

4年前,当时10岁的晨晨,一年只长不到3厘米。因为身高偏矮,长期坐在教室的第一排。

后来,同邻人都陆续开始长个子,晨晨的身高却一直落在后边。


连续4年长得慢,连周围的亲戚都开始起疑了,可他爸妈却淡定的很“男孩子长得晚”

终于,今年过年后,犹豫再三,爸妈带晨晨去看了医生。

沟通过程中,也非常避讳说“矮”,总是说“孩子一直不比别人高”,连身高也没给孩子量过。

“他妈妈1米6,我也有1米7,所以儿子再怎么也得有1米7吧。”

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内分泌科医生检查发现,晨晨已经进入青春期发育,骨龄已近17岁骨骺线已经闭合,已经没有长高希望了...

眼见着儿子的身高将永远在1.58米,心急的妈妈在诊室里哽咽了。

像这样的案例,在我们门诊中,每个月都会接诊好几例。我院内分泌科熊爷爷提醒家长:

身高干预

要尽早

发现孩子出现身高异常,尽早,5、6岁就应该到医院来看了,不要非要等到十二三岁,十五六岁。

早和晚,改善情况和生长空间是截然不同。

案例分享

快8岁的小奕,一直比同龄人矮了十多厘米,身高只有117.5cm。

经过1年半的治疗,身高增长15.5cm,赶超同龄人。

在小奕今后的成长中,根据医生的科学指导,保持良好的长势,身高可以达到理想状态,甚至更高。

但相比小奕,17岁的小华,骨骺线情况,长高的空间就很局限了

164cm的他,通过2个多月的治疗,长高2cm,目前已经166cm。

虽然2cm,似乎微不足道,但在他骨骺线闭合紧迫情况下,也是弥足珍贵的。

△内分泌科熊友华主任和小华合影

关注孩子身高

测骨龄不可少

在判断孩子生长发育相关性问题的时候,医生常常要借助骨龄来判断。

这都是因为:

骨骼的生长和骨龄成熟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激素、营养、睡眠、运动、疾病、药物、精神心理等等。

它可以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健康。

一般,3-15岁的孩子都有必要测骨龄,特别是涉及身高有关的问题,那就应该是要常规照骨龄的,半年查一次、一年查一次。

送你一张身高评估优惠券,点击领取 ↓


如:

每年长高不到5cm;

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

比同龄甚至低龄孩子明显矮半头;

长时间不买大的衣服、裤子;

在不合适的时间突然窜高;

...

在我院测骨龄的方式很多,下面是普通骨龄和叶氏骨龄的对比。

骨龄在正常孩子来讲,骨龄和他的实际年龄相差±一岁之内都是正常的,就是早一岁和晚一岁都是正常的。它可能不完全一模一样,完全匹配的。

如果出现骨龄提前或者落后,就要去找原因了,这里面可能有一些病理因素存在。

早长、晚长

看骨龄

像晨晨的案例,以及特别是快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有的长得早、有的长得晚,家长很容易被误导。

认为自家孩子长得慢就是晚长。

那么,针对孩子早长晚长,医生拿什么判断呢?

骨龄!它是反映人体成熟度的,一个最有用的指标。

光拿年龄的身高来判断早长晚长,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在门诊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个孩子以前跟同龄孩子比身高挺高的,没什么问题不矮,父母就没在意,可是有一天孩子不长个了,家长才反应过来。

人家怎么蹭蹭在长,我的孩子怎么不长了,然后到医院来看,结果一测骨龄,孩子这骨骺线快闭合了,长高空间快耗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