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文 / 成都儿童团
2019-03-12 11:11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文丨大北咯

牛黄解毒片是很多人心中常备的“祛火药”,牙龈肿痛来几片、口舌生疮来几片、脸上长痘痘再来几片……便宜又好用。

各位家长请注意,牛黄解毒片不能随便吃!

就在前几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修订牛黄解毒制剂说明书的公告,决定增加「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的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国家药监局官网截图

牛黄解毒制剂修改说明书

增加警示语,三类人禁用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胶囊等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均为“尚不明确”,禁忌项并不统一,有药品列明孕妇禁用,有的则是孕妇、儿童禁用。

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监局决定对牛黄解毒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增加警示语,并对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具体如下:

一、警示语应包括

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

二、【不良反应】项应包括

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及文献报道显示本品可见以下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口干、胃不适等;有肝生化指标异常、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报告。

皮肤及其附件:皮疹、瘙痒、面部水肿等,有重症药疹的个案报告(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等砷中毒表现。

精神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嗜睡、失眠等。

免疫系统: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等。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等。

泌尿系统:有血尿、急性肾损伤等个案报告。

此外,有长期使用导致砷中毒的个案报告。

三、【禁忌】项应包括

1.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 婴幼儿禁用。

3. 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项应包括

1. 平素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慎用。

2. 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有连续用药半年以上出现砷中毒的报告。

3. 本品不宜与含雄黄的其他药品同时服用。

4. 严重肝损害患者慎用;急、慢性肾脏病患者慎用。

5. 儿童用药尚无安全性研究资料。婴幼儿禁用。

6. 用药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去医院就诊。

一大波“儿童用药”被禁用

千万别再给娃乱喂药

先说几个家长们容易混淆的概念:

禁用药:会使某些人群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所以禁止使用。

慎用药:是对一些特殊人群提出警告,谨慎应用,但并非绝对不能用,这种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格外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01

抗生素类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因其有导致孩子耳聋等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小于6岁禁用。

磺胺嘧啶:由于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发育未完善,磺胺嘧啶会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风险,因此这个药物在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这类抗生素是成人细菌感染常用药,但它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静滴或口服。

氯霉素类:使用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儿童肝功能衰竭。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婴儿及8岁以下使用四环素可使孩子恒牙黄染并终身不退,牙釉质也发育不良,孩子会长出细细小小的满口黄牙。还会影响儿童的骨质发育,导致骨骼生长迟缓,8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物。

02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因此很多病毒性疾病都以此为理由用药。

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具有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表现有胎儿异常、畸形、肿瘤、溶血性贫血、胃肠反应等等。家长遇到医生给宝宝开这个药,最好能问清给宝宝用的目的以及是否有可替代方案。

阿昔洛韦: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儿童可能用于水痘的治疗。

但其副作用明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也明确规定其说明书必须标明:老年人、孕妇及儿童应慎重使用阿昔洛韦,或在监测下使用,说明书上也只有2岁以上儿童参考用量。

通常来讲,除非重症水痘,一般普通水痘有自限性,也不需用到这个药,对于其他病毒感染也没有指征使用。

单磷酸阿糖腺苷:这个药是用来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精神障碍和神经损害以及骨髓抑制。

CFDA于2016年04月20日发布通告,建议医务人员使用本品时应遵照药品说明书严格控制适应症,而且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03

退热药

安乃近:安乃近退热及缓解疼痛作用很好,但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不良反应多而且症状严重,包括引发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等一大串副作用。

氨基比林:氨基比林和安乃近一样,会引起粒细胞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疹、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一系列副作用。

家长在给宝宝使用复合感冒药时需要注意下主要成分,如果出现“氨基比林”,最好不要用了。

尼美舒利: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在2010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引用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称尼美舒利在最近的六年里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案例。

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这个药成人用得多,不仅用来解热镇痛,因其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还常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

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因为容易引起瑞氏综合征,死亡率达30%,这个副作用多见于4个月至5岁的儿童,与服用剂量关系不大,服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引发这种病。

赖氨匹林:副作用和阿司匹林一样,容易引起瑞氏综合征,在2018年1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其中“儿童用药”条目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04

中成药

大部分中药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没有西药透彻,西药上市使用之前都需要进行长期和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对不良反应的研究比较充分。

而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很多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尚在探索中,更别说对副作用的研究了,所以中药制剂的说明书相对也比较简单。很多你想看的条目,说明书上都是【尚不明确】。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并且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不良反应高发,因此对溶媒配伍,滴速等问题都均应注明。中药注射剂中常由于质量控制的问题存在蛋白质、鞣酸等杂质,易引起过敏反应。

从2005年至今,已有双黄连注射剂、柴胡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鱼金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等数种常见中药注射剂被责令修改说明书,注明儿童或孕妇禁用或者慎用。

爸爸妈妈们应理性对待中药,不能一味觉得中药就是“纯天然”、“安全”、“无副作用”。

05

消化道用药

吗丁啉:吗丁啉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

2016年09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也重新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删除了“建议儿童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这个条目 ,2018年06月01日CFDA依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申请,注销多潘立酮混悬液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

胃复安:学名叫盐酸甲氧氯普胺,是一种胃肠道的兴奋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但儿童使用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如肌肉震颤、头后仰、斜颈、 双眼上翻或斜视、步态不稳、语音不清等,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

比沙可啶:是治疗习惯性便秘处方药,长期使用引起肠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和肠黑病变,儿童使用往往影响正常排便反射,因此说明书上也明确表明:6岁以下禁用。

酚酞:又叫果导片,也是用来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的,本身就是一种泻药,年龄小的宝宝使用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智不清,其说明书也标清楚:幼儿慎用,婴儿禁用。

消旋卡多曲: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因为在这年龄段孩子使用的临床试验经验有限。

东莨菪碱:成人有时用来缓解腹痛,但儿童对它的副作用很敏感,所以婴幼儿慎用这个药物。

06

增强免疫力药

很多家长看孩子经常感冒、咳嗽很是着急,往往也容易给孩子扣上“免疫力低下”的帽子,所以各种声称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包括营养补充剂、顺势疗法药物、紫锥菊、细菌溶解产物等)就受到了家长广泛欢迎。但这些药物往往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这类产品中的匹多莫徳相信很多家长不陌生,前些年是个风靡全国的明星药。去年3月份,CFDA发布的关于修订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的公告,明确说明3岁以下儿童禁用,并且CFDA药品审评中心鉴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要求匹多莫德制剂生产企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3年内上报试验评价结果。

07

鼻喷剂

萘甲唑啉、羟甲唑啉:以鼻喷雾剂和滴鼻剂的形式,具有收缩鼻粘膜血管作用,减少血管的渗出物,减轻鼻粘膜肿胀充血,用来缓解鼻塞、流鼻涕。

但对于婴幼儿,如果毛细血管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对鼻部的正常功能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且停药可引起“反弹性”充血,其中鼻子保持闷热或变得更糟。

同时婴幼儿鼻粘膜娇嫩、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如果药液过浓、剂量过大、误服药液非常容易引起中毒,如窦性心动过缓、休克、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的救治进行分析。因此这个药说明书明确写着6岁以下儿童禁用。

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这两个都是类固醇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不建议4岁以下儿童使用,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使用。

08

镇咳药

右美沙芬:右美沙芬是个中枢镇咳剂,但孩子咳嗽是一种气道炎症后的生理反应,如果不能把气道中痰液咳出来,小宝宝容易出现痰堵现象,更不利于病情恢复。

而且针对儿童,右美沙芬根本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实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可能对宝宝产生毒副作用,有抑制呼吸和窒息的风险。因此,美国儿科学会(AAP)并不推荐6岁以下孩子使用。

可待因:长期服用造成药物依赖,并且会损伤中枢神经,也有呼吸抑制的风险。2017年1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其中【禁忌症】增加:12岁以下儿童禁用;【儿童用药】也注明: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12-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本品。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喷托维林:是成人常用的镇咳药。该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说明只有5岁以上参考用量。

09

驱虫药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对于2岁以下孩子安全性有待证实,因此2岁以下孩子慎用。

10

抗过敏

抗过敏药常用的多数是抗组胺药。通常来讲,我们都会避免给婴幼儿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因为这些药物容易引起反常性躁动,并且因其潜在呼吸抑制作用,可能有引起婴儿死亡的风险。第一代抗组胺药包括: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异丙嗪、赛庚啶、富马酸酮替芬等。

第二代及第三代抗组胺药相对安全,副作用少,但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儿童群体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上使用也有各自的年龄限定。

▼▼▼

苯海拉明: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异丙嗪:2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美国限制3岁以上使用,而日本药典限制较宽松,6月以上可使用。

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2岁以上使用。

西替利嗪:美国FDA即批准西替利嗪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国内说明书限定6个月以上使用。

11

复合感冒药

越小的孩子服用复方感冒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高,因此很多国家都把这类药物的最小适用年龄规定在6岁以上,对于6-12岁的儿童也不推荐使用。

艾畅:艾畅临床上常常用来治疗宝宝感冒,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流鼻涕、咳嗽,自己也会去药店购买这个药。主要成分为伪麻黄碱与右美沙芬,这两种成分对于 2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

伪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之类的减充血剂大量摄入会导致儿童过度嗜睡。它们也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特别是与含有咖啡因的药物结合使用时。

而右美沙芬前面我们也提到对于儿童,它根本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实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可能对宝宝产生毒副作用。

2018年06月01日CFDA依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申请,注销艾畅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同类的药物还有惠菲宁、泰诺等,6岁以下的孩子应尽量避免使用。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另外,国内很多儿童复合感冒药都贯用“小儿”两个字,但不是所有带“小儿”字样的药物,都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小儿。

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氨金黄敏颗粒等药物都含有金刚烷胺,因为尚不清楚成分金刚烷胺在1岁以下儿童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1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品。

12

海淘药

很多家长不放心用国产药,不惜“重金”购买海淘药,甚至人肉带回。但国外的药物并不一定都是合理,也不一定适合宝宝。

比如一些海淘药的说明书中,标有药品含有朱砂。

朱砂是硫化汞,是一种古老的颜料,也是中国的传统药材,多数含有朱砂的药方都标榜作用是“定惊”、“安神”,即使在一些儿科药物中也是如此。而国际公认元素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具有极高的毒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密切关注中药中的汞含量,2015年的中国药典建议朱砂日用量从原来的0.3-1.5g降低至0.1-0.3g。

同样受家长欢迎的还有一些外用药,这类产品主要宝宝呕吐、腹痛时涂抹腹部,或者口服几滴,很多家长觉得即使不内服,外用这类产品也比较安全放心。

其实不然。家长仍需看清这类产品的配料。例如,有些含有高浓度的酒精“Alcohol”,比例达80%,比我们临床使用医用酒精浓度75%还要高,宝宝皮肤娇嫩,酒精类制剂外用刺激性大,不推荐给用来给宝宝揉肚子;而且宝宝皮肤屏障薄,容易吸收酒精成份,如果短时间大量涂抹,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再例如,有些产品含有樟脑,因樟脑对儿童有导致难治性癫痫的潜在毒性,所以在美国的OTC商品中樟脑浓度限制为不超过11%,但部分商品并未标注明确浓度,所以购买也需谨慎。

还有之前大火的无比滴,家长买来驱蚊或者蚊虫叮咬,每逢夏季卖得脱销。无比滴成分中含有苯海拉明,是属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副作用相对较大,药典也明确规定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宝宝皮肤比较娇嫩、皮肤屏障比较薄,如果大面积涂抹,吸收太多,容易引发毒副作用。

@成都家长,这款家用药儿童禁用!你了解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孩子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吃药也要遵医嘱,按适应症、剂量服用

转发给你最关心的人

让身边的每个宝爸宝妈知道这些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