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易感因素与白血病的出血特点

文 / 白血病学堂
2018-07-15 22:50

由于存在诸多易感因素以及病原菌的变迁,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感染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由外源性转向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增多,院内感染增多,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混合感染多;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不易形成局部化脓病灶,易扩散,可涉及多器官系统,败血症、肺炎等严重感染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常规抗菌治疗效果差。

白血病的易感因素与白血病的出血特点

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脓肿也很常见;严重时可致败血症,还有腹腔感染、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败血症等。感染途径主要为皮肤、粘膜、软组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等。

2.由于患者往往合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缺乏等,一旦发生感染,其临床症状、体征并不典型,局部感染的证据(如脓肿、炎症反应等)可能缺乏。虽然血液肿瘤患者疾病本身可以发热,但大部分患者发热的原因还是感染。发热常常是患者感染后的首要表现,有时甚至是唯一表现,可低热,也可出现高热,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高热前常伴有寒战,此时进行血培养,可提高细菌检出率。

3.由于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静脉导管,导管处皮肤破损及皮下通道,为细菌入侵提供了条件。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约7%~16%,应用静脉高营养时更多见。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也可为革兰阴性菌或真菌等。

导管感染的判定常比较困难,发热很常见,特别是当患者出现败血症表现,而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的可能。

白血病的易感因素与白血病的出血特点

由于表皮葡萄球菌对硅胶表面有较强吸附性,可在导管上形成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或粘质层,抗生素对此很难奏效,常需拔除导管后,感染才能得以控制。拔除后的导管需及时进行培养,已证实临床判断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4.感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负相关,且与中性粒细胞减低的持续时间相关,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5×109/L时,感染的危险明显增高。因此,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中等度发热时应予高度重视。病指的是血液中白细胞变异且增多,由于变异白细胞增多,骨髓粒细胞系增生活跃,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生成,致使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减少至一定程度时(小于5万)就可以出现机体出血现象.可以表现为内脏器官,大脑,皮肤粘膜出血.白血病往往都有发热,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贫血,周身乏力,胸骨压痛等.

患者主要症状为红点,要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败血症等,还有排除身体上的红痣.单凭红点还不能说明是白血病引起的。当白血病出现出血点时表示病情正在加重,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出现出血点或者会发生感染。白血病的出血点主要是皮肤、粘膜、牙龈等。

白血病的易感因素与白血病的出血特点

和粘膜出血的特点是出现数量不等的紫红色的瘀点或瘀斑,压之不退色。如果没有新的出血,这些瘀点和瘀斑约在一周内逐渐变淡消退,但病人常常表现为旧的出血点刚刚消失,新的出血点又由现,有新旧交替出现的特点。有的病人也可出现结膜和眼底血管出血,而影响到视力。严重时病人的内脏也可以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