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发烧,是该先保暖还是先降温?坑了无数家长的谣言!
在门诊经常见到家长抱着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像粽子似的宝宝,心急如焚地对医生说“宝宝就是不退烧,怎么办?”也有不少家长凌晨打车到医院来看急诊,要求医生说“我要马上输液,输液退烧!” 其实在处理宝宝的发热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认识误区。这篇文章跟您聊聊——处理宝宝发烧您做对了吗?
谣言1:发热捂汗可以帮助退烧
宝宝发烧,家长就给宝宝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盖上大棉被,觉得宝宝穿得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结果适得其反,宝宝烧得小脸红彤彤的,可难受呢。
真相:
宝宝发高热时常常出现末梢循环变差,于是出现头部躯干滚烫、手脚冰凉,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告诉家长说觉得冷。这时如果给孩子裹很多衣服往往越捂越热,造成发热难退。
正确的做法是把宝宝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冰凉的部位则要适当保暖,用温热水敷一敷,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才更容易散热,有利于退烧。
谣言2:发烧不能洗澡、吹空调、扇电扇
有些老人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电扇,否则容易受寒。
真相:
其实孩子发烧了泡个温水澡是非常经济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身也有利于散热退烧。洗澡水温以比体温低1~2℃为宜,每次洗15分钟左右。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可以过段时间再重复一次。
谣言3:吃退烧药会影响医生诊断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宝宝退烧了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
真相:
现在很多医院病人多,有时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轮到看病,让宝宝持续发热有害无益。建议家长都备一支温度计,方便随时量体温,家中常备退热药,宝宝生病去医院看病时要随身带着退烧药。
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先给宝宝服药再等着看医生,特别是曾经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更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或刚开始上升时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快降温。
谣言4:无论什么情况都立即吃退烧药
有些家长认为发烧会“烧坏大脑”或者“烧成肺炎”,发现孩子发烧了就非常慌张,甚至体温都没来得及量就给孩子吃药。
真相:
其实38℃以下低热不需要吃退热药,对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应用退热药更是要非常慎重。
新生儿及小婴儿发热以洗温水澡、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为主,慎用退热药。因为小婴儿体重轻,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物理降温则简单有效又安全。
谣言5:打“退烧针”会退烧快一些
经常半夜有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说“白天已经来医院看过病了,说是普通感冒,只开了药,现在又烧,半夜来看急诊就是为了来给宝宝打个针好退烧。”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这样折腾。
真相:
宝宝感冒发热,真正需要输液的是极少数。因为绝大部分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对病毒没有特效药,而且病毒感冒本身有“自限性”,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不输液也会好,输液并不见得会好得更快些。而打吊针对很多宝宝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而且耗费时间长,更会耽误家长工作和休息。
只有当长时间高热不退、患儿精神不佳、进食差,饮水少或者喂药特别困难时,才考虑输液。这种情况下输液,目的是补充水分,预治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吃得少精神倦的宝宝在补了足够的液体、糖和电解质后会感觉舒服一些。
温馨提示:危急症状及时就医
发烧就是体温升高,一般由感染引起。如果感到孩子发烧,或是看到孩子不安或是烦躁,请给宝宝量一量体温。正常的体温在36℃和37℃之间,如果宝宝出现下列症状,请马上与医生联系:1.体温高于39℃
2.呼吸速度过快
3.喘气粗或呼吸困难
4.嗜睡
5.异常烦躁
6.拒绝或不愿超过6小时
来源:文章来源于海上中医康健馆,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