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病因奥秘揭晓?儿童白血病版“卫生假说”新鲜出炉

文 / 科学公园
2018-06-21 06:43
儿童白血病病因奥秘揭晓?儿童白血病版“卫生假说”新鲜出炉

文 \挣脱枷锁的囚徒

家装残留的甲醛是导致儿童白血病的罪魁祸首?

儿童白血病一直是一种引人关注的疾病。

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儿童最常见的癌症,占全部儿童癌症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媒体对家庭装修残留甲醛导致儿童白血病“孜孜不倦”地渲染。

然而,甲醛导致儿童白血病这个家喻户晓的生活常识却从来就不是一项医学常识,因为从来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家装残留甲醛可以导致白血病。

甚至,即使是接触甲醛的工人长期职业暴露也不增加白血病的风险。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5年发表的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中,通过对生产或使用甲醛的10家美国工厂工人甲醛长期职业暴露与癌症死亡率之间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甲醛暴露与白血病无关。

儿童白血病病因奥秘揭晓?儿童白血病版“卫生假说”新鲜出炉

我们知道,癌症既是一种基因病,也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就是说,癌症的发生首先需要有的细胞基因发生致癌性突变变成癌症细胞。

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将这些癌变细胞识别为外来入侵者进行围剿,直到彻底消灭。

只有在机体存在免疫缺陷时,癌症细胞才能躲过围剿,不断增生发展成癌症。

癌症发生发展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然而,国内有关家装甲醛暴露导致儿童白血病的新闻往往说某儿童搬进装修新家几个月甚至仅有几天就被查出白血病,却将病因归于甲醛。

儿童白血病病因奥秘揭晓?儿童白血病版“卫生假说”新鲜出炉

显然,这种说法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逻辑错误。因而,甚至不需要太多医学专业知识,就很容易识别这是一个拙劣的谣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白血病?

与其他癌症一样,儿童白血病的病因也无外乎遗传与环境因素。

但是,具体来说,哪些才是儿童白血病真正的原因呢?

科学家虽然曾怀疑过很多环境因素跟儿童白血病有关。但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有证据并得到医学界公认的因素只有一种,那就是电离辐射暴露。

重磅新闻:儿童白血病的病因密码或已被破译?

儿童白血病病因奥秘揭晓?儿童白血病版“卫生假说”新鲜出炉

2018年5月21日,权威的自然综述-癌症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综述或者会改变医学对于儿童白血病的认识。

在这项综述中,从事儿童白血病研究40年的伦敦癌症研究所的作者通过对儿童白血病几十年来的研究,特别是最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不同寻常地使用了“一种因果机制”(A causal mechanism for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这样的标题,阐述了儿童白血病发病机制方面的成果。

总体上,作者认为,基于研究证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白血病的主要类型,占儿童白血病的绝大多数,几乎就是儿童白血病的代名词)的因果机制是多因素的,涉及遗传易感性,感染模式,和其他风险调节因素。

具体来说,包括:

儿童白血病的遗传易感性

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具有基因遗传背景,相关的基因改变发生在产前。部分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几种(主要有两种)染色体损伤,这种损伤被认为是自发性的发育缺陷。这种基因损伤的结果是产生临床上沉默的白血病前克隆——就是产生了发生白血病的“群众基础”,每20名活产婴儿中就有一个携带有白血病基因。

但是,携带这些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发生白血病。

相反,即使带有白血病基因,也仅有1%的机会最终发展成白血病。

这样,整个人群中,一个人从出生到15岁,累积的患白血病风险仅有2000分之1 。

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环境因素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卫生假说的儿童白血病版——婴儿期生活环境太干净增加白血病风险

“卫生假说”。几十年来,科学家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一型糖尿病等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发病急剧增加。

深入的研究发现,这可能跟婴幼儿期生活的环境过于“卫生”有关。

一名叫斯特拉坎的科学家通过对超过17000名出生于1958年的儿童23年的长期队列研究观察到,家庭中兄弟姐妹数量与花粉症的发病率呈反比关系,尤其是家中有哥哥姐姐的儿童更容易获得保护。他因而得出结论认为,生命早期一定“暴露窗口”年龄接触到由其他成员带来的微生物的感染有助于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他在1989年提出“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生活环境太过卫生,减少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感染,将导致免疫耐受建立的缺陷,因而增加开发过敏性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机会。

几十年来,这一假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的支持。

至于儿童白血病与感染的关系,早在在100多年前被关注到。后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动物某些感染的确引发了白血病,这进一步增强了感染引发白血病的预期。

在人类,已知一些感染与某些癌症发生有关。比如,EB病毒与鼻咽癌,近年来颇受关注的HPV与宫颈癌,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等。

然而,科学家通过对很多微生物的测试发现,没有任何一种感染与人类白血病的发病直接相关。

相反,研究发现,生命早期减少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机会,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反而会触发白血病基因,导致儿童白血病的发生。

而且,这并非仅是理论上的可能,而是得到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的支持。

上世纪90年代英国的研究就发现,越早开始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儿童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儿童相比,白血病风险减少30%。

一个家庭中多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出生后家中环境会更卫生,更少接触一些微生物,与弟弟妹妹们相比,“老大”患白血病的风险就相对高一些。

研究还发现,自然分娩的婴儿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接触母亲产道的微生物,因而与要“卫生”的剖腹产婴儿比较,自然分娩的儿童白血病风险降低。

同样的,母乳喂养与奶粉喂养的儿童相比也增加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因而儿童白血病风险也较奶粉喂养的低。

基于以上大量证据,科学家认为生命早期生长在太过卫生的环境,显著增加白血病风险。

这堪称儿童白血病版的“卫生假说”。

其他环境因素

当然,除了环境的卫生因素,触发儿童白血病的其他环境因素还有很多,比如饮食等,在白血病发生中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

儿童白血病病因奥秘揭晓?儿童白血病版“卫生假说”新鲜出炉

综合来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是在基因异常的遗传背景下,通过以下两步发生的:

第一步,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发生几种染色体损伤,变异,产生临床上隐性的白血病前克隆,也就相当于产生了发生白血病的“群众基础”,将来的儿童白血病将从这些克隆中产生。

第二步,存在隐性白血病前克隆群体中的少部分(约?1%),对一种或多种常见感染的异常免疫反应触发遗传缺陷。这种情况发生在携带隐性白血病前克隆,并在婴儿期存在某些感染暴露缺失产生的免疫缺陷的婴幼儿中。

就是说,第一步子宫内发育中低端错误造就了白血病发生的潜在的基因缺陷;第二步生命早期生活环境太过卫生,没有接触到人类进化史上一直在接触到的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因而免疫系统没有经受应有的激发而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缺陷。

两者综合作用,导致了儿童白血病的发生,这个时间点通常在2~5岁之间。

儿童白血病有望成为一种可预防性疾病

这项最新综述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儿童白血病可能的真正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更重要的在于使得儿童白血病成为了一种可以被预防的疾病,为我们今后预防和可控制这种癌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然,这也进一步证明,这么多年来国内一直流传的家装甲醛暴露导致儿童白血病的说法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谣言。

授权及商业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百度知道日报保留追责权利。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

原始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12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