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文 / 周攻谋医生
2018-06-15 08:05

现在多数孩子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和长辈的宠爱等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小儿厌食是指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1~6岁小儿。多与消化道疾病、微量元素缺乏、喂养不当等有关。多表现为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小儿厌食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低下等,甚至影响儿童生长、智力发育,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免疫力低下等。及时治疗和调理小儿,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进食,少吃零食,少饮高热量饮料。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下面给大家介绍简便验的好方法——小儿推拿。依次按图1至图9分步施以手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调理,即可以收到一定的疗效。

1、运板门

1)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2)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3)手法及次数:揉法,顺时针方向揉板门(运板门),揉100~300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2、推脾经

1)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或拇指桡侧缘从指端至指根。

2)功能: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

3)操作:用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拇指罗纹面;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若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操作100-300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3、清大肠

1)位置: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

2)功能:清热利湿,消积通便。

3)操作: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4、掐四缝穴,

1)位置: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2)功能: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3)操作:①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②用拇指甲分别掐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横纹,称掐四横纹。推 100~300次;掐 5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5、分手阴阳

1)位置:手掌根,小天心穴的两侧,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线状穴。

2)功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3)操作: 用两手拇指罗纹面,从“总筋”穴沿 “大横纹”向两侧分推。分推50~100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6、分腹阴阳,

1)位置: 胸骨剑突下,两侧肋下缘。

2)功能: 用于腹泻、积食、便秘等消化系统

3)操作: 双手虎口叉开,以其余四指指腹固定于两侧胁肋,拇指沿胸骨剑突下向两侧肋下缘分推10~20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7、顺时针摩腹,

1)位置: 肚脐眼周围。

2)功能:清热利湿,消积通便。用于便秘,积食,内热

3)操作: 手掌平贴腹部,以脐中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摩10~30遍。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8、捏脊

1)位置: 脊背正中督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

2)功能:平衡阴阳,行气活血,调理脏腑。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小儿疳积等症状。

3)操作: 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9、揉足三里

1)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2)功能:健脾益气补血。用于脾胃疾病,常敲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为脾胃保健穴。

3)操作: 拇指按揉50~200次。

小儿厌食症——小儿推拿手法九招

小儿推拿是手法施与小儿,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经气、阴阳、精气神,通过激活和调动小儿机体,由机体自身去改善体内状态,达到脏腑间的阴阳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打针,不吃药,方法简便验,无副作用,值得大众推广。

本文系周攻谋医生原创作品,版权归本人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授权并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本人的头条号——周攻谋医生

“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正能量,同享养生大资讯”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按钮,关注本人,并给予点赞,分享!

或下载头条搜“周攻谋”,即可找到和关注,感恩您的关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