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孩子睡个好觉很重要!

文 /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2018-03-19 10:19

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睡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于儿童来说,睡眠是早期发育中脑的基本活动,在生命的早期所需睡眠时间更长。新生儿每天需16-20小时的睡眠时间;从出生到2岁的小儿睡眠时间为9500小时(约13个月),而清醒的时间仅8000小时;在2-5岁期间,每日睡眠时间和清醒时间相等;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每日睡眠时间占全天的40%。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记忆的储存有密切的关系。对儿童而言,睡眠对健康的影响较成人更为重要,因此,更需要受到社会、家庭等的重视。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可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能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常见为打鼾、梦话、梦游、呼吸暂停、磨牙、多汗、遗尿、肢体抽动等。以具有任何1项或1项以上症状,并且发作在每周1次或1次以上的儿童,被认为存在睡眠障碍。我国儿童睡眠障碍合并报告率是35.1%,高于国外报道的20-25%,说明我国儿童整体睡眠状况不容乐观。

在婴儿期,睡眠障碍主要是很难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形成行为失眠症,表现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可持续到幼儿期。其主要原因在于生后 8-12周小儿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未得到相应重视,没能建立好昼夜睡眠周期,在行为发育上未在睡眠----觉醒周期形成自慰的能力。2-3岁幼儿期多发睡眠不安、夜惊、梦呓和梦游等。研究表明夜惊可能由于生物学、环境因素和孩子认知发育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而梦呓和梦游多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4-9岁易发生睡眠时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其原因多与在这个年龄期间咽部淋巴组织生理性生长高峰,呼吸道变窄易感染;牙齿发育恒牙替代乳牙的萌动及这个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而在10岁后至青春期多发睡眠不足、失眠症和发作性睡病,多由于环境影响使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内生性节律周期紊乱造成。

在儿科关注最多的是睡眠呼吸疾病,在儿童睡眠障碍中占7%-10%,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为2%,常于睡眠时因严重的打鼾、憋气、呼吸暂停产生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由此可导致一系列神经体液改变。轻者可造成精神不集中,智力发育落后,影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重者可造成儿童睡眠时突然死亡。肥胖、哮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易患睡眠呼吸疾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儿童的学业压力,数码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城市环境的恶化可能也是导致儿童睡眠障碍报告率较高的原因。

儿童睡眠障碍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很多内科和行为干预治疗对睡眠障碍十分有效,父母对孩子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对睡眠障碍的解决相当重要。睡眠障碍不仅能治疗,且能通过对家长的宣教进行预防。如告诉父母新生儿正常睡眠的周期和相关的知识,让家长培养3-6个月儿童健康入睡方式,培养婴幼儿正常的昼夜睡眠规律,及睡眠—觉醒周期自动转换的能力。为宝宝提供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的睡眠环境,不要频繁地变换睡眠环境,开发睡前常规行为,如洗澡、按摩等,让宝宝在有睡意但未入眠的时候上床,帮助其放松并且自然入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睡眠习惯,积极治疗睡眠呼吸疾病,早期干预。

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家庭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密切相关,改善儿童睡眠状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我国儿童提供更健康、更科学的睡眠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儿科 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