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麻痹

文 / 合民言语康复
2017-09-29 22:01

小儿麻痹症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有时候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拄着拐杖双腿萎缩无法自行行走的人,这些人就是小儿麻痹症的受害者。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危害极大,若感染严重则会致人瘫痪,终身不能行走。为了让宝宝避免小儿麻痹症毒害,家长需要了解这种疾病,并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它会影响患儿的生活、生长和发育成熟,造成小儿身体畸形还为小儿生活自理、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造成了严重障碍,让小孩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所以不容忽视。

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症状主要为发热、四肢疼痛,以及咽喉疼,部分患者会感到手脚麻痹,以致日后瘫痪,更有严重者死亡。由于儿童的免疫力比成人要低,小儿麻痹症症状通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脊髓灰质炎病毒通常是有口鼻传播感染的。

1

小儿麻痹症早期的症状多为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大部分家长以为这是感冒的症状,不重视,等到情况越加严重时,才急忙就医,怕是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家长要是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发烧、头疼、腹泻、呕吐以及全身不舒服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2

小儿麻痹症患者容易产生疲劳,平日里简单的体力活动也会消耗患者大部分的体力,极其容易产生疲倦,同时也伴随着呼吸困难、睡眠不佳等问题的出现。

3

小儿麻痹症一旦进入了稳定期就会出现肌肉质量明显降低,四肢无力。

4

情况严重者,四肢会逐渐呈现出各种畸形。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8~12天,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01.

前驱期

关于小儿麻痹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02.

瘫痪前期

关于小儿麻痹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

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1

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

2

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3

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

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03.

瘫痪期

关于小儿麻痹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弛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

脊髓型

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

延髓型

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

脑型

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

混合型

即为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04.

恢复期

关于小儿麻痹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05.

后遗症期

关于小儿麻痹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

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1

卧床休息

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隔离40天,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

对症治疗

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有条件可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天),连用2~3天,有减轻病情作用。早期可应用干扰素,100万U/d,肌肉注射,14天为一疗程;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加兰他敏、维生素B12等;继发感染者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

延髓型瘫痪: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4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尽早开始主动和被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也可采用针灸、按摩及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严重肢体畸形可手术矫正。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

01.

主动免疫

关于小儿麻痹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国内也有试行。

儿童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之后,第一年抗体稍有下降,大约下降1/3,三年内抗体水平趋于稳定。根据一项5年的随访观察,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10,5年后滴度>1:2者,Ⅰ型、Ⅱ型为98%,Ⅲ型为84%。还有一次随访4年研究,94%以上的儿童,Ⅰ、Ⅱ型中和抗体滴度在1:4以上,Ⅲ型为75%。在服苗后8年,仍有中和抗体可以检测到。一般认为小儿麻痹症疫苗的有效保护期为3年。

儿童接受正规有效的小儿麻痹症疫苗接种,不仅能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同时其体内的抗体可阻止某些病毒在肠道生存。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腹泻、冷链保存情况都可以影响疫苗效果。

02.

被动免疫

关于小儿麻痹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小儿麻痹症是否会遗传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不,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后天传染病,并不会遗传后代。

小儿麻痹症对孩子的影响如此巨大,很多家长会想到,小儿麻痹症会遗传的吗?其实小儿麻痹症主要是由于幼儿出生后通过口鼻传播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从而使幼儿的中区神经受到破坏而引发的,属于后天传染病。

关于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症虽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是并不会遗传到下一代的,这点家长是可以放心的。但是家长也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一些预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美好完整的童年。

小儿麻痹症是否会复发

小儿麻痹症会复发吗?

不,一般情况下小儿麻痹症进入了稳定阶段就不会复发了。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极易致残的疾病。一般在病发两年后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病情也不会有新的发展,但是也不易好转,患儿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残疾状态,不会在复发小儿麻痹症。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在十年或者几十年后会再次复发小儿麻痹症的。所以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在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也要按时咨询医生,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康复训练。

关于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症的治愈相当困难,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这是患者承受的生活压力往往很大,这是就需要家长在身边默默支持与鼓励,家人的力量在治疗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