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文 / 里里杨
2019-04-26 01:04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近日,香港TVB纪录片揭秘香港幼升小有多拼:“从子宫开始准备”。

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香港家长为了孩子“幼升小”,从怀孕开始准备。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算好月份什么时候怀孕。

爸爸为让孩子进好幼儿园,放弃自己工作去面试当校工。

妥妥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

纪录片中Irene说:“一胎孩子什么准备都没有,感觉孩子笨笨的。”她带着孩子去一家叫Pre-Nursey面试,这是供2岁的宝宝读书的幼儿班,才发觉自己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了。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原来她与一位有位妈妈聊天,对方家的小孩从6个月就开始上游戏班了。

她说:“我的孩子6个月还在地上爬呢,所以,现在二胎一定要做足准备,已经从子宫开始受教育,赢在起跑线上。”

记者说这么小的小孩就上学很可怜。

Irere反驳道:“没书读更惨,没有好的学校收更惨,不认识字更惨啊。”

里面有个女士说:“现在的香港教育制度,是制造了很多竞争出来,家长或者小朋友不认同或不喜欢,但是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他们心仪的一些学校,比如心仪名校的学位,远比想进(去读)的家长少。”

不止是香港,内地同样“斗争”激烈,为了一个好的学位,争的“头破血流”,为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看看那些学位房卖的有多贵,买的人有多少,你会知道争取一个好的学位“争夺大战”并不亚于商场、战场的残酷。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今被许多家长视为“至理名言”。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02

记得去年有一档综艺节目是《极限挑战》,其中一期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

节目组到了上海一所中学,组织了高三学生的“高考冲刺100天誓师大会”,让学生在操场上做6道题。如果某道题目里的情况你符合的就可以前进6步。

第一道: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

第二道:你的父母有没有给你请过1对1的家教;

第三道:你的父母是否让你学过学习以外的特长并且现在依然保持一定水平;

第四道: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第五道:父母是否承诺你要送你出国读书;

第六道:父母是否视你为骄傲 在别人面前炫耀你。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六道题目完了,现场的学生们已经站成了“立”字型,梯队明显。

有人一路领先,有人却停留原地。

节目组宣布,按照现在的距离,请同学们奔跑至体育馆,只有前20名才能获得奖品。

按现在的起点开始起跑的话,站在前面的同学,有可能领先许多,但是未抵达终点之前,并不意味着后面的同学没有机会。

没抵达终点,谁都可以去争冠军!

事实证明,很多跑进前20名的同学,起跑线并不是在前面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对手!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那六道题,都是父母给到孩子的优势,与自己本身关系不大,而最后跑的过程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并最终赢得的结果。

随后,节目的几位嘉宾,孙红雷、黄磊、黄渤、罗志祥、王迅几个人也做了一遍。结果除了最后一题父母视为骄傲,孙红雷和罗志祥前进了6步。剩下人都在原地。

他们几个都可以说是社会的成功人士了,可是他们的父母并没有给出多少优势,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嘉宾们勉励同学们说:“大家都看到了,我们都不是起跑线上最前面的人,无论父母给你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但最终能够成就怎样的人生,只能靠你自己努力。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高考是最公平的起跑线,拼的就是努力。要想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就要为了理想去奋斗,所以,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全力往前冲!要努力、要坚持、要志向远大、要全心全意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走向理想的那个自己。”

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

前面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上有人说,自己小学有个同学,成绩数一数二,现在出来社会,也就是中规中规,没有出色的地方;另有一个同学中学快要被勒令退学了,但是现在成为了经济学教授。

之所以反差这么大,说明起跑线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即使有着先天的优势,如果后期自己不努力不作为,优势也会成为劣势,它会慢慢变成你懒惰的一个借口。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03

「得到」作者万维钢写了一篇文章叫《早教不仅对孩子没用,反而有害》。

他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研究者把密西根州的68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随机安排到传统的、基于玩闹的幼儿园,和以老师直接教学为主的早教幼儿园中。

这项研究一直跟踪到这批孩子年满23岁。

关于学习成绩方面,早教组有个初期的优势,然后很快就被追平了。

到15岁的时候,早教组的孩子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次数,是传统组孩子的两倍。

到23岁,传统组有13.5%的人曾经因为犯罪而被捕;而早教组这个比例高达23.4%。早教组还有19%的人曾经用武器威胁过他人,而传统组一个都没有。

结论出来,早教组的孩子更容易跟人发生摩擦,更容易犯罪,更不容易结婚。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显得更为笨拙。

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却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暂且不论这项研究能否代表大多数,却也表明了,早教并非像有些人说的好处多多,那些以为上了早教班就能秒杀其他同龄人的思想也并不可取。

反而,如果早教不符合孩子的生长规律,可能会使孩子倒退好几步。

从子宫开始准备:看香港纪录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多疯狂?

04

要不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

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阿猫阿狗,孩子有些自己的思维与感知。

与其说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如说是家长们为了自己的面子,将自己不能实现的思想、愿望加注到孩子身上。

但是,无论怎样,最重要的是适合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