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莫名犯恶心6个月,名中医用2服药一招制胜

文 / 小喜探医号
2019-01-03 02:02

喜姑娘在门诊

近日,喜姑娘到国医堂李素领教授的门诊跟诊。

57岁的何女士刚进诊室,就双手合十连声道谢:“李教授,我恶心了大半年都治不好,喝完您开的2服药就止住了,太感谢了!”

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喜姑娘大致了解了她的求医经历。

1

何女士说,她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胃病”患者。

她平时从来不敢乱吃东西,即使是最热的夏天,只要吃一口雪糕、吃一口辣椒,很快就会胃痛。

2017年10月份,她在许昌做了胃镜,说是“浅表性胃炎”,医生建议她吹口气查“幽门螺杆菌”,结果是“阳性”,需要抗生素治疗。

西药治疗一段后,她又吃了小半年中药,症状才算消失。

2018年6月,她吃了一个新摘的桃子,吃完就犯恶心,胃里像塞了东西,想呕也呕不出来。

先找门口的诊所医生,可吃了半个多月药,依然恶心,浑身没劲,“像害了一场大病。”

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她以前饭量不大,吃一小碗饭就饱了。

可那段时间总觉得饿,一次就得吃两大碗饭。吃完就拉肚子,拉完就饿得心慌,还得吃。

“我天天都弓着腰走路,只要起身,就觉得肚子空落落的,胃跟往下垂一样。”

最让她崩溃的是:以前扛起3岁的孙子轻松上3楼,可她那段时间根本抱不动。

喜姑娘忍不住问:“孙子是不是个胖娃娃?”

何女士说:“哪有?他是个‘小瘦猴’,还不到27斤。”

为了治病,她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彩超显示:脂肪肝,胆囊壁毛糙。

“吃了好多药,越吃越严重,最后脸色都蜡黄蜡黄的。”

看她接连请假,单位的同事忍不住向她推荐了李素领教授。

9月28日,何女士专门从许昌赶到郑州看病。

2

通过望闻问切,李素领教授断定她体内“上热下寒”,而且是“寒热湿错杂”。

“上热”,表现为总是犯恶心,动不动就上火;“下寒”,表现为一吃凉的就肚子疼、拉肚子。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喜姑娘尝试着用大白话解释中医的辨证过程:

中医讲,脾胃的主要功能是“运化”。

什么叫运化?简单解释,就是帮着消化食物,并将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运送到全身各处。

何女士一吃凉东西就难受、拉肚子,说明她脾胃功能很差。

脾胃位于人体的中枢位置,它的重要作用是:将上面的“心火”往下传送,将下面的“肾水”往上传输,从而达到平衡。

可是,脾胃的功能一旦变差,该往下送的“火”下不去了,该往上送的“水湿”上不来了,最终导致“上热下寒”。

表现出症状就是:上面爱上火,犯恶心;下面拉肚子、胀气

同时,中医讲“瘦人多火”。何女士以前140多斤,现在100斤,很瘦,进一步印证了她爱上火,体内有热;舌苔厚腻,考虑有食积和水湿;所谓“肝木克脾土”,她本身有胆囊炎、脂肪肝等基础疾病,势必会进一步削弱脾胃功能。

3

综上所述,李素领教授首先想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寒热错杂”的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它对何女士目前的“胀气”非常对症。

比如,方中有清热利湿的黄芩、黄连;有益气健脾的人参、大枣;有散结消痞除胀的半夏;有温中健脾的干姜。

但考虑到她的病拖延得久,脾胃功能又很弱,李教授又额外增加了白术、茯苓,进一步增强益气健脾、祛湿的功效;同时又加上疏肝行气、清热利胆的郁金、金钱草;消食化积的鸡内金、炒麦芽、炒神曲等,最终达到恢复脾胃功能、消除胀气的目的。

4

大家可以联想一下:何女士原本就“上热下寒”。

无论是疏肝利胆的金钱草、郁金,还是清热利湿的黄芩、黄连,都是苦寒之品,都是帮着往下排“湿热”的。可她原本就“下寒”,频繁拉肚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继续服用苦寒的药物,“下寒”岂不会更严重?

怎 么 办 ?

深得仲景之妙的李素领教授选用有温补功效的干姜、有辛温特点的人参、白术、大枣等,将这股往下走的“气”稳稳地“托”住,不至于服用苦寒药物后,进一步加重“下寒”

“吃了2服药后,折磨我半年的犯恶心就止住了;9服药一吃完,我去医院做了彩超,胆囊壁不再毛糙了。

何女士说,她回去就建议姐姐也找李素领教授看病。

“我姐姐拉了10年肚子,今年一直拉脓血便,去做肠镜排除了肠癌,吃完李素领教授开的药,第7天就不再拉脓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