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博士婚后体检发现卵巢癌,医生:对付“隐形杀手”重在预防

文 / 药师方健
2018-10-20 02:19

新婚检出卵巢癌?杨小姐不相信这个事实

上海杨小姐35岁,刚博士毕业,多年来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寻寻觅觅,终得如意郎君,欢天喜地大婚后,体检却不料检出可疑卵巢癌。近日来,杨小姐并未觉得身体有异常不适,而且家里也没有什么人是得癌症的,她不相信这个检查结果是真的。

于是,杨小姐又去了某三甲医院做了腹部/盆腔CT、MRI等各种检查,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检查结果仍然是卵巢癌,但不幸之中的万幸是杨小姐所患卵巢癌是早期的,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然而又有新的问题来了,卵巢如果全部切除,就是无法生育了,对于一个好不容易才能寻找到另一半的新婚家庭来说更是晴天霹雳,那手术治疗可以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方案呢?杨小姐及其新婚丈夫连日来彻夜难免,经过几天几夜的深入思考,奔走于各大医院,询问治疗方案,主要意见分为两派:一是激进型,建议全切,不保留生育;二是保守型,可以保留生育功能,但存在残余病灶可能,复发风险大。

杨小姐自问十分珍爱自己的丈夫,也很爱这个刚刚组成的家庭,深思熟虑后,大胆选择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杨小姐恢复良好,定期复查结果也是良好的。

女性“隐形杀手”:卵巢癌

卵巢癌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其死亡率一直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据统计,中国2015年约有52100例新发病例,约有22500名患者因卵巢癌死亡。

卵巢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人群研究显示,约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BRCA1、BRCA2、ARID1和LynchⅡ型综合征相关的错配修复基因遗传性突变。

超过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为疾病晚期,这是由于卵巢位置较深,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非常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所以被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是中晚期,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

卵巢癌发病原因约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有关。除了遗传基因外,有研究表明,未生育女性罹患上皮性卵巢癌的风险是已生育女性的2倍。生育年龄早、早绝经和使用口服避孕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卵巢癌的风险。

卵巢癌如何预防?

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和化疗为主,靶向治疗近几年也有突破,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给一部分卵巢癌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对卵巢癌的筛查预防非常重要,比如空腹抽血检查CA125、腹部B超等等,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提醒女性朋友们有这些症状时候,要去医院进行卵巢癌针对性检查,当出现排尿困难或不畅、便秘或大便不畅、胃肠道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等、胸闷、呼吸困难、心慌等,这些可能是卵巢癌肿块增大压迫体内器官或者脏器的症状。

卵巢癌与遗传因素有关,人群研究显示,约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BRCA1、BRCA2、ARID1和LynchⅡ型综合征相关的错配修复基因遗传性突变。很多年轻女性得卵巢癌,就是因为遗传了这种突变,因此如果家里有多位亲戚患乳腺癌或者卵巢癌,尤其是50岁之前被诊断,那就要特别留意,自己也是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