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儿童节! 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宝宝”出院啦!

文 / 中山六院
2018-06-02 03:02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

中六君在此先对各位大宝宝小宝宝说一声:

儿童节快乐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完整的家庭,孩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往往要克服重重困难险阻,可谓是来之不易的喜悦;但还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迎来自己的小天使,抱憾终生。

还记得此前中六君报道的“世界首例!中山大学梁晓燕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获得临床妊娠!”么?

因为这项技术而成功受孕的小美(化名)在近日诞下了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宝宝”,并于近日康复出院,母子平安。

来之不易的“宝宝”

小美看着自己怀中安静熟睡的宝宝,还有些不敢相信此刻的美好;长久以来,原发性不孕这一痛苦的事实如同乌云紧紧笼罩住她与家人,如今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孩子,生活重见灿烂阳光。

生殖中心、产科、儿科等团队与宝宝合影

三年前,这一切都是奢望。结婚近七年,与丈夫感情很好,却一直未有孩子,检查后得知她患有原发不孕及双侧输卵管疾病,慕名找到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梁晓燕教授寻求试管婴儿助孕治疗。然而前两次取卵术后,都因胚胎质量差、胚胎发育慢、胚胎碎片多而导致妊娠失败,这让她和丈夫十分忧伤。漫长的求子之路几乎磨尽了他们最后一丝希望。

不放弃的小美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第三次取卵手术。为突破原发性不孕这一难题,梁晓燕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教授团队共同合作,费时三年,殚精竭虑,终于利用“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技术,为小美改善了胚胎质量,行宫腔内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并且B超下证实有胎心搏动,而小美便是这世界上首位幸运的受益者,通过这一新技术终于圆了成为母亲的心愿。

看着来之不易的宝宝,小美开心地笑了...

求子之路不易,怀胎十月更加艰辛。到了孕13周1天,小美超声发现宫颈管长度仅有22-24mm,同时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盘下缘约1/3跨过宫颈内口上方。这是一个典型的宫颈机能不全合并前置胎盘状态,流产和出血风险都很高。为了保住这个珍贵的宝宝,小美在中山六院产科高羽主任团队的安排下,完成了宫颈环扎术。手术非常顺利,据介绍,手术过程中发现小美的宫颈已经V型打开,高羽利用微创子宫内口环扎技术这种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解决了问题,成功避免了宝宝的流产。

高羽主任上台做手术准备

梁晓燕教授全程陪同小美的生产

承载着大家的殷切期望,这个特殊的小生命平稳地在母亲腹中成长。转眼到了预产日4月25日,小美自发启动了宫缩并破水了。产科医生及时拆除了宫颈环扎线,鼓励小美经阴道分娩。但在试产的过程中,宝宝胎心出现了减速,宝宝面临缺氧危险。产科医生当机立断,给小美做了剖宫产。宝宝健康出生啼哭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一位医生护士都舒心的笑了。为了母亲的执着,也为了宝宝的平安出世。

治愈系小脚丫

由于胎儿早产(胎龄35+6周),宝宝随后被转至该院新生儿科,置温箱保暖、心电监护,得到了精心治疗及悉心照料。儿科主任肖昕、副主任郝虎对宝宝高度重视,因宝宝于胚胎期在卵母细胞内接受了母亲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注射,应特别关注宝宝体内能量供应情况。果不其然,在随后的住院治疗过程中,宝宝出现了血乳酸偏高症状,正是体内能量供应不足的警报。

麻醉手术也是重要一环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医务人员也早有准备,立即采取药物调节代谢措施,并逐渐增加奶量喂养,为宝宝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在准确的预判和及时的处理下,宝宝复查乳酸逐渐降至正常,所有指标均显示体内能量供应充足,很快便已能停止用药,重新恢复了活力。

15天后,来之不易的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宝宝”,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平安度过险境,终于完全康复出院。据了解,今后该院仍会长期跟踪随访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小美的家庭一同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宝宝”的顺利诞生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其科研参考价值不可估量,相信未来线粒体移植技术定会为更多不孕患者带去新的希望,极大推动科学的进步。

梦靥——原发性不孕

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梁晓燕教授解释,原发性不孕是指有性生活的女性,在没有过任何妊娠或流产情况,并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仍未能受孕,通常以1年为限。

导致原发性不孕因素有很多,伴侣双方均存在可能性,男方因素有:精液异常,性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女方因素有: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宫颈因素、阴道因素等。以上因素均有可能诱发原发性不孕。

曙光——线粒体移植

梁晓燕教授介绍到,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细胞糖类、脂肪、氨基酸最终都在线粒体中氧化并释放能量,可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

“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这一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在改善胚胎发育质量研究中获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梁晓燕教授团队利用该技术,帮助小美顺利诞下的“线粒体移植宝宝”便是世界上首例成功例子。

梁晓燕教授表示,对于在行辅助生育技术的过程中,原发不孕或常规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反复胚胎质量差、大量胚胎碎片无可移植胚胎者;年龄大于37岁,获卵数超过6个,但反复失败、胚胎质量差的患者,可以来尝试该项技术!

回首三年探索路,梁晓燕总结,该技术的难点在于线粒体的制备和注射精确剂量的摸索。卵母细胞虽然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但是她非常的脆弱,需要精心的呵护。向卵母细胞中注射治疗剂量的线粒体,既要保证提取线粒体的纯度和浓度,又要保证注射的体积不会影响到卵母细胞的继续发育。团队人员经历了无数次的提取方法和注射剂量的调整,才摸索到目前适合线粒体治疗用量与方法,证实了目前的线粒体治疗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胚胎质量的作用。

本文指导专家

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 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先后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六医院任核心骨干,在妇产科和生殖内分泌临床及科研一线工作30余年,现任中华妇产科学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是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医学领域的国际专家。于2010年创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打造并锤炼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管理一流、服务超前的专业团队。本中心现已成长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在助孕治疗成功率、活产率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研究范围包括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生育期促排卵治疗、排卵障碍、卵巢功能减退等,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科学论文三十余篇;参与《中华妇产科学》一、二版的编写。

在国内率先将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技术(IVM)应用于卵泡发育不良及障碍的患者,2002年成功助孕广东省首例不成熟卵体外培育试管婴儿。

近年来开展了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包括卵巢组织冷冻、卵子冷冻及胚胎冷冻,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利用该技术为多名乳腺癌、结肠癌患者施行了有效的卵巢组织、卵子及胚胎冷冻保存。继2012年2月开展全国第一例(世界第10例)卵巢组织移植术以来,已成功实施两例新鲜卵巢组织移植术,为卵巢早衰、年轻女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总院特需门诊)

周一、三、五(北院区教授门诊)

周四VIP门诊(北院区)

周末及节假日上午半天:北院区开诊,排班随机,以挂号处当天安排为准

产科 高羽 主任

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产科主任。

1998年中山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班毕业,201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研究生班毕业,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Mercer大学学习工作。

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教师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获得院级优秀教师、临床教学大赛一等奖。国内外发表论著20余篇,SCI收录8篇,最高影响因子4.3。主编专著2本,受邀参编学术著作4本。担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妇产科学分会围产医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优生优育协会早产组委员。担任《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PLoS ONE》审稿人、《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审稿人。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全天,周三上午(雅和门诊)

儿科 肖昕 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擅长儿科、新生儿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小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生儿机械通气、新生儿全肠道外营养,等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文/中山六院

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