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治疗效果该如何评估?

文 / 51奇迹网
2017-08-15 17:44

肺癌患者治疗效果该如何评估?

很多人经过一系列治疗手段,看着各种数据,却并不清楚该怎么判断是否有效。

跟51奇迹网的肺癌病友和家属们沟通后,完善了这篇文章,这里给大家分享下,查看基本的疗效指标。

是否有疗效,一方面是患者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是硬性指标,主要分3点:

1、患者自身症状有无改善?

2、利用CT片作前后比较

3、利用肿瘤指标对比

首先要说明一下,疗效需有对比才可以看出来,所以治疗前最好先拍CT片,在一段时间后再拍片,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注一)进行对比。而靶向药则需要更多肿瘤指标查询来综合评价疗效。

不同治疗手段,进行对比所需的时间不尽相同

化疗:每两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后,做一个 CT 扫描,评估疗效。

放疗:一般建议治疗2个月后作对比。

靶向药:一般一个月后做CT来看,第一个月最好要拍片看肿瘤尺寸变化,这对评估靶向的效果很重要。以后间隔可以长一些,每隔2、3个月拍一次。

CEA、CA153、CA199、CA125等指标最好每月查一次,长期跟踪。

每个病人的状况都有所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几天就感到明显好转,也有些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再有一点常会造成误区:肿瘤大小长期无变化,有时也是有疗效的现象,如果完全没有疗效的话,肿瘤会有变大的趋势。

注1: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靶病灶:

完全缓解(CR) – 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 ≥ 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 20%,则不应评价为「PD」。

肿瘤疗效评价-非靶病灶:

•完全缓解(CR) – 非靶病灶消失,肿瘤标记物正常。

•未达完全缓解(PR)/稳定(SD)– 非靶病灶减少,但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存在;和/或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如病灶减少、但肿瘤标记物不正常,可判断为SD。

•疾病进展(PD) –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非靶病灶明显进展。

以上就是与51奇迹网的肺癌病友和家属们共同完善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肺癌患者治疗效果该如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