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没有安乐死,癌症晚期病人也能带着尊严“谢幕”

文 / 健康的助手
2021-05-11 18:56

2018年10月,张爱军的爱人被诊断为肺癌晚期肝转移,“回到家里,我始料不及的是她的剧烈疼痛,每天尖叫、大声呼喊。当时为了减轻她的疼痛,止疼药从1片加到2片、5片、10片、15片、25片……仍不能减轻疼痛,直到后来她24小时坐在床上,几乎不能动。”张爱军说,“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灾难。”

最后,张爱军不得不辞去工作,全职在家照看妻子。他们唯一的儿子当时正在备战高考,母亲的状态让他无法专心学习。张爱军先后后跑了很多三级医院求助,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肺癌晚期不可治愈”,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收治。

癌症晚期患者,因为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且需要一定的医护治疗,小医院一般没有能力,不愿意接收他们,大医院也几乎不会收治绝症患者。而对于这些患者而言,临终关怀科的存在,仿佛是一棵“救命”稻草。

走投无路之时,张爱军无意中知道了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临终关怀科,便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带着爱人住了进去。

经过临终关怀科的医生和护士的全面评估,以及北京人民医院疼痛科的专家的会诊,对麻醉止痛药和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进行了规范指导。曾经让张爱军爱人痛不欲生的癌痛终于得到了缓解,一家三口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平静的春节。

据了解,患者在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的平均住院天数约为28天,费用约为9000元——基本上相当于住三甲医院ICU一天的花费。

临终关怀是什么?

当一个人的生命品质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退化,比如癌症已经到了终末期,身体某一器官已经衰竭,新陈代谢已经停止时,可以说,生命已经进入临终期,过了临终期便是生命结束的一刻。

所谓临终关怀,就是指得到无法治愈的临终患者同意之后,为他提供尊严死的医疗护理。在台湾地区,临终关怀也被称为“安宁疗护”。它是通过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家属的陪伴和护理,让他们安详地完人生最后一程,其内容并不包括给病人造成痛苦的手术和无意义的治疗。

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在中国,医疗资源相当紧张。医院人满为患,同时每年大量的医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大量的病人看病难,大量的医学生找工作难,说白了就是没有足够的医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分给临终关怀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中国社会对此也并不重视。

在英国经济学人集团于2010年发布的报告里,40个主要经济体在死亡前看护质量排名中,中国排名倒数第四。

2015年,经济学人发布“死亡素质指数”,中国在80个国家中倒数第10。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反映出中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资源短缺:中国每年700万人走向生命终点,但社会上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却只能满足约15%的需求。

让临终关怀离普罗大众更远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临终关怀缺乏医保报销,很多已因治病负债累累的患者和家属因费用而不得不放弃。

临终关怀很重要

临终关怀也是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处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临终关怀是对人的尊严最后的尊重,另一方面,临终关怀本身也是一门专业的技术活。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属会给临终病人盖上厚厚的被子。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认为病人已经相当虚弱,想必会相当怕冷,盖好被子才能让他感到温暖。的确,临终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但对体温已没有太多感觉,反而是绝大多数临终病人的手脚加盖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会感觉重得无法忍受。

还有,家人挚友都希望能和临终患者说上几句话,可大多数不知道临终的人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病人能否听得到。

只有依靠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才能把临终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让其可以安宁地走完最后一程。

参考资料:

[1]走进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让生命在尊严舒适中结束》.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2015年1月5日

[2]《外媒:中国临终关怀供给服务缺口巨大 跟不上老龄化速度》 .国际在线.2016年10月9日

[3]王淑英,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第4期

[4]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