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陈填烽团队在Nano Today发表肿瘤免疫治疗重要进展
导读
近日,暨南大学陈填烽教授团队在纳米硒增强免疫细胞治疗多种肿瘤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Selenium nanoparticles regulates selenoprotein to boost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在NanoToday 杂志(IF=16.903)上发表。
跳转阅读→“领导,5月23日我想去广州!去广州!去广州!”与过继性细胞治疗(ACT)策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疗法作为另一种ACT模式,可以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非限制的方式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尽管CIK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CIK细胞在体内的短暂持久性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是基于CIK的免疫疗法的主要挑战。大量临床证据显示,肿瘤免疫联合治疗是实现有效抑制肿瘤恶性进展的关键策略。因此,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基于CIK细胞的免疫联合治疗来提高免疫应答从而有效地治疗肿瘤的策略是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陈填烽教授团队利用功能化纳米硒(SeNPs)作为应对CIK免疫疗法挑战的药物,发现SeNPs可以有效地延长外周血中CIK细胞的体内持久性。同时,SeNPs可以通过上调NKG2D及其配体的表达而大大增强NKG2D介导的癌症患者CIK细胞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而对CIK细胞和HepG2细胞无毒性。代谢分析表明,SeNPs主要代谢成硒代胱氨酸(SeCys2)以促进CIK治疗。此外,体内实验表明,“CIK + SeNPs”联合治疗可以有效诱导更多的自然杀伤细胞浸润到肿瘤中,并塑造更多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为M1表型,从而触发强大的免疫反应,以对抗涉及肝、乳腺以及前列腺的多种肿瘤进展。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来促进CIK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暨南大学为独立完成单位,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后刘婷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化学与材料学院许利耕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填烽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陈填烽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肿瘤靶向化学创新药物与多模态精准诊疗应用的研究,获得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在Cell子刊Matter、Science Advanc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及ACS Nano等本领域主流杂志发表论文超过200篇, h-index 59,申报中国/国际专利60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1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2018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推动了纳米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8013220301444看更多化学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