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以为装病!女童8次送急诊查不出问题,最后竟确诊罹癌

文 / 义哥带你聊健康
2020-10-28 10:52


6岁小女孩伊莉莎白(Elizabeth)曾因屁股、腿剧痛被送到急诊室8次,血液跟X光检查却一直没发现问题,有名医生甚至认为伊莉莎白是装病,以获取看诊奖品。

但没想到最后伊莉莎白被确诊为淋巴癌。


伊莉莎白的母亲奥丝本(Emma Osborne)说女儿出现徵状7个月以来都没人当真,实在很气。没有父母该经历这一切。

伊莉莎白三月因髋关节剧痛从睡梦中哭喊着醒来,奥斯本按摩无效后将女儿送到医院接受检查,院方发现伊莉莎白血液跟X光检查都正常,断定她只是短暂疼痛。

六星期后,伊莉莎白因左腿疼痛从梦中惊醒,再度入院检查,院方认为只是生长痛并无大碍。

伊莉莎白在后来几个月间又因类似症状出入医院,一名医生甚至觉得伊莉莎白只是假装不舒服,知道爸爸妈妈会在她看医生后给她奖赏。

六月时伊莉莎白脸颊上出现一颗无痛肿块,起先院方以为是牙齿问题,将她转诊至口腔颚面外科。

十月初,院方终于透过核磁共振成像发现伊莉莎白膝盖5公分下的腿部骨骼异常,头骨跟下颔骨都有肿瘤,旋即开始为期两年半化学治疗。

近年来,儿童患癌的比例越来越高。

2019年《柳叶刀肿瘤学》发布了首份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报告分析称,儿童癌症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癌症负担,按国家划分,儿童癌症负担中国高居第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2018年数据,全球约20.02万例儿童(0-14岁)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5.59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发病占比如下。

儿童肿瘤的特点

与成年人恶性肿瘤不同,儿童恶性肿瘤多来源于间胚叶组织,约二分之一伴有先天畸形,早期多以发热、头痛或者发现无痛性的包块就诊,简单来说,儿童肿瘤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发病低龄化:0-4岁儿童更易患病,是5-14岁的2倍,男性儿童发病率高于女性

生长速度快:部分肿瘤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四个月

恶性程度高:普遍因为发现较晚,且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不清

放化疗敏感:治疗效果好于成年人,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远期不良反应高于成人,大多数儿童肿瘤对于放射治疗敏感,但根据其敏感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高度敏感肿瘤:包括肾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

中度敏感肿瘤: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

低度敏感肿瘤:包括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不过并不是每种儿童癌症都很可怕,比如文中的小姑娘患的儿童霍奇金淋巴瘤就是可以治愈的。

该病病初发生于一组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常见,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

化疗联合放疗目前作为该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使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提高至90%以上。

正如小姑娘的妈妈所说,知道结果后反而觉得如释重负:我的第六感告诉我,孩子一定是哪裡出问题。

她提醒父母要相信孩子跟自己的直觉,还要在察觉事情不对劲时谘询其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