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5年见证50场葬礼 日记里写下:我尽力了,愿天堂没有癌症

文 / 都市快报
2017-07-07 12:06

每天查房,林德树都要握着病人的手,询问睡眠、胃口、疼痛等状况。他说,通过和患者的亲近,可以拉近医患关系。而且,民间有人认为癌症会传染,对癌症患者避之不及,如果医护人员也疏远他们,癌症患者的内心会更加孤立。

很多生命在这里画上了句号,但是弥漫在这里的空气,温暖感人,却一直没有变过。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治疗无效后,很多癌症患者会选择回家乡的医院,度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乐清市柳市镇。这个二甲级地方医院的肿瘤内科,目前在治的晚期癌症患者近30名。

医生林德树在这里工作了5年,见过了无数生离死别。在他看来,挽救不了患者生命,如何让患者更有尊严地离开,让生者更好地活下去,更有意义。

每一位患者去世,他都会尽可能地去参加葬礼,给患者家属也给自己一个慰藉。

肿瘤科的生离死别,对林德树来说似乎很平常。但今年6月,一名胃癌晚期病人的入院,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已尽力,但对不起,我没有救你的命……”

这段时间,他用日记“陪护”一名癌症患者走完最后40天。

肿瘤科里的故事,病痛与死亡并存,真实和感人。

“先父已仙逝”,患者女儿发来微信

“林医生,先父已仙逝,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铭记在心!”

今年3月8日晚上,林德树在值班,微信里跳出一段文字,是患者老吴的女儿发来的。

尽管这是必然的答案,毫无意外,但林德树心里还是一沉。他马上冷静下来,回复:

“这是我应该做的,职责所在,请你节哀!每次病人走了,对我的心灵都是一种触动。你父亲对生命的敬重以及你们子女的孝顺表现,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再次表达我惋惜之心情!”

老吴60多岁,林德树印象深刻,求生欲特别强。每次查房的时候,他都会拉着林德树的手,说“医生啊!你一定要把我治好!”林德树只能安慰他,说肯定会好起来的,不急,一步一步来。

老吴是位成功商人,常年在乌鲁木齐经商,3个子女也经商。患直肠癌后,已在上海治疗过,去世2个月前,转院到家乡的乐清第三人民医院。

他的病情已是癌症晚期,癌细胞转移到了肝脏,并出现肝腹水,腹胀、腹痛。子女们很孝顺,轮流来陪伴他。

林德树收到微信的2天前,老吴出现了肝性脑病,白天睡晚上不睡,烦躁不安。林德树问6加9等于几?他都回答错误,或者愣在那里。林德树知道老吴快不行了,悄悄地通知了家属,把老吴送回了家。

3月9日中午,和往常一样查完房,林德树换了身干净的素装,到花店订了花圈,开着私家车出门。

老吴家住乐清市翁垟街道。在导航指引下开了约35分钟,林德树找到了老吴家。

献完花圈,也没有惊动家属,他又去老吴生前住的房间看了看。

“不知道为什么,我诊疗过的病人,我很想看看他生前住过的地方。”林德树说。

5年50场葬礼……

医院主要收治乐清南片的患者,包括柳市、北白象、翁垟、七里港、白石等乡镇。差不多每一个乡镇,林德树都去过。

5年前,当了10年医生的林德树调进肿瘤内科。

“这里的病人大多数北京、上海转一圈了。在外地治过,不能根治了,只好回到家乡医院做支持治疗。”

所谓的“支持治疗”,就是采取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等措施。换句话说,“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虽然知道他们都会走,但心情难免起伏和低落。”林德树说,在肿瘤科头一年,他接触的第一个病人去世,“我整晚都没睡好,满脑子在琢磨自己的治疗方案,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活得更久一点。”

第二天,他直接赶过去参加这个患者的葬礼。这以后,就养成了习惯。

5年来,林德树大约记得,先后参加了50多位患者的葬礼。

林德树说,最难以忘记的是,每次家属们看到他过来,那种意外的、感激的眼神。

他最近一次参加的葬礼,是在6月22日。

患者老李今年76岁,柳市镇人,已经在上海等地治疗5年了,患的是前列腺癌,癌细胞已向肝、肺、骶骨等多处转移,下肢像针刺一样。

“他整天眼睛眯着,不太交流。痛起来表情扭曲,但仍然不说话。”林德树想用吗啡为他止痛,但口服效果不好,想插导尿管,但插不进去,只能插在膀胱里。

亲人们知道老李很痛苦,子女和妻子一直轮流,24小时陪护他。

后来,老李的生命体征已经不稳定,只好出院了。

林德树说,之后,他去了老李家两次。

第一次,老李凌晨2点出院的,早上,林德树不放心,就去了。他拿了血压器、听诊器又检查了。老李的血压已经很低,林德树知道,老李坚持不了多久了。

第二次,患者儿子打电话来,说家父去世了。6月22日,林德树赶过去,最后送了老李一程。

一位年轻人的葬礼,他没去

2015年,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不喝酒,但生活作息有问题,“是搞设计的,说夜里有灵感,白天睡觉,日夜颠倒。”

“他刚来的时候,只是乙肝病人。我建议他抗病毒治疗,但小伙嫌每天吃药麻烦,没当回事。第二次来是在半年后,因为腹胀,但检查出来是肝癌。”

林德树说,肝的表面没有神经分布,一旦感觉到痛已经是晚期。

手术没法做了,只能药物治疗。小伙子住院两个多月,林德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居然没有一个家属来看他。

“我后来才知道,他没敢告诉父母,怕父母接受不了。”林德树说,每次交流,他都劝小伙子,“找适当时间告诉父母,给他们一个接受过程、一个心理准备。”

最后几天,小伙的妻子和父母都来了,还带着他五六岁的女儿。

小伙的葬礼,林德树没去。因为当地风俗,年轻人早逝一般低调处理,父母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我已尽力,但对不起,

我没能救你的命”

林德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第一次写日记,是因为一名患者。这也是他介入最深的患者。

今年5月9日,林先生就诊,他未婚未育,母亲离世,最亲的人只有他那83岁的老父亲。老父亲也已行动不便。

没有亲属陪护,林德树就充当起亲属的责任。5月12日早上,他开着私家车,带着林先生和护工去温州118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路上,他问林先生,“如果有根治的机会,愿不愿意配合治疗?”

林先生性格孤僻。患癌后,身高1米65的他瘦得不到40公斤,眼眶深陷,眼珠突出。在医院,他一直不跟人说话,从来没见他笑过。

“我会配合。”此时,他突然笑了,因为兴奋眼珠更加突出了,闪现一道希望。但这也是林德树唯一一次见他笑。

“报告出来了,很痛心,林先生的癌细胞已多发转移,我开不了口对他讲实情。”林德树在日记里写道。

回到医院,“我帮他换了喜欢的硬床,叮嘱护工及时清理呕吐物。我能做的,只有让他在最后的时间里更舒服一些。”

“是理性的治疗还是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在日记里,林德树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6月19日,林先生弥留。

林德树写道,“我的心情很复杂,理智告诉我,他终于解脱了。只有这样告诉自己,我的心里才不会太难过。从接手,到临终,我陪他走过最后40天。我已尽力,但对不起,我没能救你的命。愿天堂没有癌症。”

记者甘凌峰

编辑李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