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服用靶向药物,出现这几个症状说明已产生耐药性

文 / 芸经堂中医肿瘤专家
2019-05-07 14:29

对于肺癌患者靶向药物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关于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譬如说第一代吉非替尼、艾乐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阿法替尼。第三代奥西替尼。靶向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耐药性,虽然说第一代治疗以后有一部分会耐药,所以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疗效会更高一些,也解决一部分耐药问题。但是耐药性还是存在的,那么如何了解这些耐药性呢,下面做一下总结。

肺癌治疗服用靶向药物,出现这几个症状说明已产生耐药性

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治疗都会出现耐药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癌细胞的异质性以及动态变化。在肿瘤组织中,几乎没有两个癌细胞是完全相同的,这就好比地球上有六七十亿人口,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一面,具备作为人的基本特征,可又很难找到两个-模一样的人,即便是同卵双胞胎,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当服用某种药物时,-部分癌细胞对药物敏感,逐步被杀灭,而同时必然也存在对药物耐药的癌细胞,-开始这部分细胞可能占比很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耐药的癌细胞逐渐增殖富集起来,渐渐地就表现为临床上可观察、可测量的耐药现象。

药物是否耐药,疾病是否进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以影像学为准,可测量病灶增大超过20%或出现了新的转移灶,就是耐药。而患者一般情况变差、体力下降、症状加重、肿瘤标志物升高等,均不能作为独立的判断标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及家属单独凭症状加重或者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想当然的判定药物已经耐药,匆忙停药或者更换方案,这是不可取的。

肺癌治疗服用靶向药物,出现这几个症状说明已产生耐药性

靶向药耐药有啥表现?如何应对?

靶向药耐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迟缓耐药、局部耐药和爆发性的耐药。不同的耐药情况,处理方式不同:

(1)迟缓的耐药

服药期间,每次做CT检查,报告都显示较前略饱满、较前略增大。虽然没有新的病灶出现,患者也没有强烈的不适感,但肿瘤并没有减小,肿瘤标志物还有所升高,说明患者已经出现了缓慢的耐药。

(2)局部耐药,出现了局部寡病灶

服用靶向药后,肿瘤有见减少,但却出现了其他部位的转移,像孤立的肾上腺转移、孤立的颅内转移甚至孤立的骨转移。这种情况往往说明患者出现了局部耐药。

肺癌治疗服用靶向药物,出现这几个症状说明已产生耐药性

(3)爆发性的耐药

出现爆发性耐药的患者,在复查时会直观的看到肿瘤增大,肿瘤标志物升高,甚至有其他部分的转移,患者可能还伴有疼痛、咳嗽、头晕等症状。

对于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患者平均的耐药时间为10-12个月,当然会存在原发耐药和永不耐药的两种极端情况,所以服药期间建议患者每2- 3个月要复查随诊一次,如果存在进展,要搞清楚进展的速度与种类,选择个体化的处理方案。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靶点被我们认识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靶向药被研发出来,使得肺癌变成一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性病。

如果想了解更多癌症、肿瘤等相关知识记得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