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癌不必色变,“恐癌”不如“防癌”

文 / 郭静广东记者
2019-04-22 15:26
谈癌不必色变,“恐癌”不如“防癌”

图片说明(图片由通讯员谢凤姣提供):2019年4月15-21日是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刘立新教授指出,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致癌因素非常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谢凤姣

2019年4月15-21日是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科学有效地防癌抗癌,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刘立新教授指出,近些年,因癌症离世的名人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大家在震惊之余,也大可不必“谈癌色变”,其实癌症是可以防控的。

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病

刘立新教授介绍,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是一组疾病,它的特点是一种不正常的细胞在身体内过度地生长,不受控制。除了在组织器官中长大向周围蔓延以外,它还可以通过淋巴、血液等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由于这种异常细胞的生长不受限制,并且成长速度非常快,会消耗身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它还可能会破坏正常的器官组织结构,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它严重地威胁身体健康乃至生命。

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的发病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也依然居高不下。

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细胞癌变的过程十分复杂,时间相当长,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年或数十年,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谈癌不必色变,“恐癌”不如“防癌”

“致癌因素非常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刘立新说。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恐癌”不如“防癌”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和癌症有交集:幸运的你或许并未亲身经历,但你的亲戚朋友可能曾经遭遇。有的人得了癌症不治而亡,有的人发现癌症较晚无法治愈……这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了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会使健康人对癌症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事实上,与其无知地“恐癌”,远不如科学地“防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刘立新教授提醒,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吸烟、酗酒、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的膳食习惯、长期心理压力大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癌症的发生是人类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计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专家释疑: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会传染

经常会有人问,癌症会传染吗?刘立新教授回答说,“癌症是没有传染性的,不需要对癌症患者进行隔离”。 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谈癌不必色变,“恐癌”不如“防癌”

专家建议: 须知的12条防癌常识

1.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指数。

2.坚持体育锻炼,避免久坐,每天应有1小时左右的快走或类似运动,每周要进行1小时的剧烈运动。

3.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的饮食中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应占2/3以上。

4.限制肉类食品,每天猪牛羊等红肉要少于90克,可选择鱼和禽肉代替红肉,加工肉类尽量少吃。

5.少吃高热量食物和含糖饮料,尤其少吃高脂、高糖、低纤维的加工食品。

6.少吃盐及腌制食品,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

7.食物贮藏要防霉,食物在常温储藏下易生黄曲霉菌,其毒素可导致肝癌,特别是南方潮湿高温,更应妥善储藏注意防霉。

8.戒烟限酒。

9.不要吃各类补充剂。

10.适时生育,母乳喂养,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5-33岁,哺乳不少于6个月。

11.生活中要尽量保持身心放松,找到健康的情绪宣泄途径,及时排解并调整不良情绪。

12.按时作息,不要熬夜,确保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