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应用靶向、免疫治疗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类肺癌

文 / 刘永毅医生
2019-04-18 13:16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国家癌症中心资料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是78.7万人,以此推算,我们国家每年新增肺腺癌患者大约是40万人!与胃癌每年新发病例基本一样。虽然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治疗也有进展,但肺腺癌治疗进展是“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

肺腺癌!应用靶向、免疫治疗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类肺癌

当人们发现某些肺癌形成是由于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的原因,这些基因也被称作是肺癌的驱动基因。于是采取阻断这些基因突变而治疗肺癌,这就是靶向治疗,特点是精准打击、副作用小。肺腺癌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率是60%左右,女性、不吸烟者可达80%,肺鳞癌驱动基因突变不足3%,小细胞肺癌未发现。因此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基本上都是肺腺癌。

以往由于靶向药物昂贵、临床研究结论不明确的原因,靶向治疗主要用于肺腺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腺癌的治疗。现在,EGFR驱动基因突变的一线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大幅度降价,不论进口的还是国产的。目前,靶向治疗不只是适应于晚期患者,对于Ⅱ期、Ⅲ期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也用作手术的辅助治疗。

还有一类靶向治疗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安罗替尼,主要应用领域也是肺腺癌,多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肺鳞癌易出血,所以此类药物一般不用于肺鳞癌治疗,

免疫制剂在肺癌治疗领域批准适应症从肺腺癌到肺鳞癌,小细胞肺癌也有了很好的研究数据。那么能不能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来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肺腺癌呢?不行!临床研究结论是联合治疗不会“好上加好”,而毒副反应增大。所以免疫治疗用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肺腺癌,单用、或联合化疗。

肺腺癌、肺鳞癌化疗适应症、方案除了一个药物不同外,其他的都以非小细胞肺癌来对待,这个药物就是培美曲塞,它的毒副反应很小,并且取得了与多西他赛、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一样的效果,所以肺腺癌化疗是铂剂+培美曲塞首选,不同于肺鳞癌。

肺腺癌确诊之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分期,Ⅰ期手术治疗,术后不做辅助治疗,Ⅱ期、ⅢA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ⅢB期、Ⅳ期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药物首先考虑靶向治疗,其次是免疫治疗和化疗,若免疫制剂再便宜一些,化疗可能是最后考虑的方法。

这些都是抗肿瘤治疗肺腺癌的一些方法,若是病人身体状况、病情分期不太好,不能抗肿瘤治疗时,就不要勉强,以缓解症状为主,比如止痛。

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