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级致癌物已悄然走进千家万户,别大意!

文 / 51养生网
2019-03-31 12:27

近年来,癌症频发,大多都与我们的生活脱不了干系,尤其是这个一级致癌物,它其实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油烟、植物油脂、熏鱼、烤鸡鸭、油墨等等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呢?下面与51养生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苯并芘,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级致癌物之一,已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如果长期接触此种致癌物,例如吸入或者使用,就会易导致肝癌、胃肠道癌症以及肺癌的发生。

假如某人40年摄入苯并芘大于80000ug,平均到每天就要少于10ug,就会极大增加患癌风险。既然苯并芘如此危险,我们肯定离它越远越好。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品含有苯并芘:

植物油

经常听到报道说棉籽油、茶油、椰子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苯并芘超标,这是因为其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局部油籽翻炒受热不均,局部过热,易生致癌物。

再加上食用油脂时,油温大于200度就可能产生致癌物,300度上绝对会产生苯并芘类致癌物。因此,今后建议大家食用正规渠道生产的食用油,也可食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脂。

炒菜油烟

生活中做饭前食用油加热到270度后,产生的油烟当中就会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所以,厨房房中要加装抽油烟机,控制油温,及时洗净锅底等。

油炸食品

在油脂的高温、烧焦后,油炸食品也会产生苯并芘,尤其当使用反复煎炸的高温油脂时,苯并芘的生成会明显增多。建议少吃油炸食品,比如薯条、油炸糕、油条等。

熏烤食品

很多食品经过熏制之后,所含的苯并芘会明显增加。一条熏鱼经过熏制后,苯并芘含量相比熏制前至少增加3.2-22.2ug/kg所以,还是少吃熏烤食品为好,尤其不能吃已经烧焦的部分。

油墨

油墨中的炭黑含有多种致癌的多环芳烃,尤其苯并芘的含量最高。生活中要注意防止食品包装纸上的油墨碰到食物;不用报纸包裹食物。

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当中就含有相当程度的苯并芘,以后大家要尽量选择呆在车少的地方,远离车辆密集区域,也可戴上口罩。

香烟烟雾

不要小看香烟的破坏力,殊不知一颗香烟燃烧后会有0.32ug苯并芘产生,看着不高,但是这对于二手烟的人来说,危害很大。为了您和身边人的健康,还是戒烟吧!

说完苯并芘,下面再来看一种物质,这物一毫克就致癌!煮沸也杀不死,你家也许就有!

这物就是黄曲霉素。1毫克的黄曲霉素,就是致癌剂量!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比如下面这些食物!

1、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建议: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千万别犯懒,一定要马上吐出来。

2、久泡的木耳

曾有这样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名消费者因吃了泡了三天的黑木耳致食物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医生给出的就诊结果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后续严重后果。

木耳泡发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建议:木耳吃多少泡多少。

3、没洗干净的筷子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平时用筷子吃玉米、花生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里易藏淀粉,时间长了导致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裸筷子、漆筷子极易开裂藏食物残渣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建议:

1.最佳选择是铁筷子,很难出裂痕,也就不会有食物残渣。

2.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4、发霉的花生、玉米

黄曲霉毒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食物,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毒素。

建议:

1.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2.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

3.家里有食物残渣的边边角角也要清洗干净

5、变质的米饭

变质的米饭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很多人生活比较节俭,为了不浪费,吃已经有些异味的米饭。这可是很危险的生活习惯!

建议:做饭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当天吃完,不留剩饭菜。

6、小作坊自榨油

一般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没有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所以对去壳的外表正常内部已出现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是挑不出来的。

而且原料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建议:去大超市购买知名品牌。

7、劣质芝麻酱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制作芝麻酱、花生酱,变质的花生中是含黄曲霉毒素的。而且如此加工后的产品,比发霉花生难识别很多。

让黄曲霉素滚远点儿!生活竟然这么不安全?

很多人就说了,我在锅里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可还真不是这样的。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素破坏,因为黄曲霉素裂解温度为280℃。

只有达到280℃的时候,才能灭活,一般的烹饪方法都不能消毒。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怎么办?除了前文提到的几个建议,提供了两个小技巧:

1、油热了先加盐

做菜之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帮消除一定量的黄曲霉素。如果我们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并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

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

2、多吃点绿叶蔬菜

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吸收,预防肝癌。

为了我们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每顿不要做太多!以免浪费!最后提醒:吃到发霉的坚果,一定要吐掉并且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