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指标都正常,就不会得癌症了吗?

文 / 群生健康
2017-07-05 11:20

防治癌症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朋友认为,每年参加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就不担心得癌症;另外一些朋友却抱怨,每年都体检,并没发现异常,可过了几个月竟被查出患了癌,看来体检没什么用,做不做一个样。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

体检指标都正常,就不会得癌症了吗?

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

体检一般就是指“健康体检”,其目的在于通过各项身体指标来进行个人的健康评估。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再到相应的专科医生处咨询,进行恰当的处理或随访复查。但没有哪一项检查是万能的,每项检查只能解决某个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健康体检只适应于广泛人群的常规体检,一般不包含专门的癌症检查。这类检查仅能发现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及一部分肿瘤。虽然一般的健康体检有时也会包括诸如CEA(癌胚抗原)之类的肿瘤标志物,但从肿瘤筛查的角度来说,其针对性不够。因此,即使体检结果正常,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把健康体检当作是万能的、指望简单的体检一定能查出甚至确诊肿瘤,这是一大误区,以常规体检代替癌症筛查更是错误。

什么是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也称“防癌体检”,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是一种更加专业、针对性更强的体检方式。

癌症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或者发现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或者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癌症筛查一般会根据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家族史等设计体检项目甚至做成“套餐”。比如消化道肿瘤筛查“套餐”中通常会包含消化道标记物如CEA、AFP、CA125、CA19-9、CA724,以及胃镜或肠镜等项目;肺癌“套餐”通常包括肿瘤标记物CEA、NSE、CYFRA21-1、SCC等,以及胸部CT等项目。

即便是癌症筛查也不能保证早期发现癌症,防癌体检结果发现有问题,提示你很有必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防癌体检的结果正常,不能就此下结论说肯定没问题,应该要定期复查,因为一次检查正常不等于终生可以远离癌症。需强调的是,癌症筛查不是普通体检,应选择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由肿瘤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并对结果进行解读。

癌症筛查的常用方法

癌症筛查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癌症的重要途径。体检中的血液检查、B超、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当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后,还可通过CT、磁共振、PET-CT、病理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由于全身CT、磁共振、PET-CT等价格较为昂贵,病理活检为有创操作,因此专家建议:先通过体检项目中的常规肿瘤筛查,再决定是否需进一步确诊。目前常用于肿瘤筛查的方法有以下项目——

血液检查这是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

肛门指检可确定距肛缘7厘米至10厘米的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临床证实,70%~80%的直肠癌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大便潜血检查如果发现阳性患者,可以进一步做结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以免大肠肿瘤患者漏诊。

B超利用彩色多谱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甲状腺、胆、脾、肾、盆腔等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病变的存在。

当然,上述筛查手段为简单方便且最常规的检查,不同肿瘤还需特定的辅助检查,例如,筛查胃癌、食道癌需要做胃镜;筛查结肠癌、直肠癌需做肠镜;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效果要明显强于普通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