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专家:肺癌基因产品多无效,进入早筛指南证据不足

文 /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8-12-14 19:20

文/ 韩璐 编辑/ 李惠琳

在最新出炉的《2018全球癌症年报》中,肺癌已经成为了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之所以肺癌会成为“头号杀手”,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肺癌的早筛早诊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患者在被诊断为肺癌后大多只能生存5年之内,一经发现基本属于晚期,甚至大部分已经发生转移。另外,肺癌相对其他癌种来说,亚型多,因此治疗也相对复杂。

“从政策制定与指南制定的角度来说,应该更需要聚焦肺癌的早诊早治。”在日前由GE举办的“癌症早诊早治高端影像论坛”上,一位国家癌症中心专家向《21CBR》记者强调。

此次论坛是“GE非公医疗早健康联盟”行动的其中一站,落地云南昆明,论坛之外,GE还将携手云南昊邦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开展针对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癌种的早期筛查义诊活动。

GE此次将活动和癌筛重点放在云南,也是因为山清水秀的云南,其实是中国肺癌发病率最高的省市,一来作为烟草大省,吸烟和被动吸烟概率高。二来,宣武、个旧、富源等地均是采矿业集中地,肺癌高发。

上述专家指出,在整个肺癌早筛过程中,从50年代X线+痰液细胞学,到80年代开始用CT技术,到如今使用低剂量CT(LDCT),肺癌的早筛技术在不断提升。可对于普及肺癌的早筛还是有不少局限性。

“比起胸片,LDCT用于肺癌筛查的效果势必是更好的,只是对于大规模筛查普及来说,需要考虑投入产出问题。”专家向记者解释,肺癌也有一个发展期,但肺癌从结节到确诊癌症,并没有非常清晰的阶段分界,例如结直肠癌有从息肉、腺瘤再到癌症的发展阶段,明确的癌前病变也对应着相对明确的治疗方法。对于目前肺癌早筛来说,能否真正推广,关键是在于各地方、各医疗机构能否承担大量假阳性情况的发生。“这里的假阳性是说,检查出阳性结节,但不是癌的情况。”可实际上,一旦通过LDCT检测出结节后,是否需要干预、治疗,不仅对于患者个体是困扰和压力,对于整个医疗系统也是困扰,或者说是社会性问题,从而又会引起社会对于癌症早筛的质疑。

至于现在所谓能够通过肿瘤标志物或者基因突变来预测肺癌的产品,上述专家表示,从科研逻辑性来说,通过明确的标志物探寻癌症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在癌症方面,尤其是判断结节良性还是恶性方面,证据不足,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真正能够实际嵌套在现有筛查方案中的产品存在。

云南昊邦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湛,长期从事医疗及医疗机构管理工作,曾任三甲医院医务处处长、副院长、院长。他向记者表示,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LDCT是目前能够做到早期筛查,发现早期肺部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从成本来看,200-300元一次的检查费用,用户个体完全可以承担,只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优质的LDCT设备、影像诊断技术、专业人才水平以及对肺癌复杂性的认知上还很不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