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骨头脆”掩盖的危险疾病

文 / 306医院医学科普
2017-07-04 17:45

张怡堃,解放军306医院,血液科

“人老骨头脆”,这就是说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弱。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补钙广告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给我们的印象无非是老年人“缺钙”。似乎”缺钙”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就容易发生骨折,轻者受到外力冲击后出现骨折,重者无名原因的自发性骨折,那么真的就是“人老骨头脆”了吗,。事实上“缺钙”掩盖了另一个隐匿、危险的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中恶性浆细胞聚集所致的疾病,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早在1844年对此病已有人作出描述,但直到1889年经Kahler详细报告病例后,多发性骨髓瘤才普遍为人所知。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表现是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广泛浸润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及沉积,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导致不良后果。多发性骨髓瘤为老年性疾病,患此病者多为中老年人,西方国家MM发病的中位年龄为69岁,我国为59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MM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血液肿瘤的10%。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1年,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期“带病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 是骨髓瘤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指由多发性骨髓瘤(MM)导致骨骼改变的统称,也称骨相关事件(SRE),包括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溶骨性骨破坏、脊柱不稳定、脊髓与神经根压迫症以及骨浆细胞瘤等。病变常累及扁骨,包括颅骨、脊柱、骨盆、肋骨及胸骨,四肢长骨病变少见。临床上超过80%的MM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发生MMBD。由于其病情隐匿,加之老年人常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而这些疾病的常常掩盖了骨髓瘤的其它典型症状,因此多数老年人只有发生了病理性骨折才去就诊,此时往往恶性浆细胞已经导致多系统受累。

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进展,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已经非常便捷,但MMBD的诊断必需满足三个条件:明确的骨髓瘤诊断、典型的骨病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影像学结果。若骨髓瘤患者已在血液科确诊,那么MMBD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如果是以骨病(骨痛、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块或神经压迫症状)首诊的患者,那么要考虑到骨髓瘤的可能,应进行相关的骨髓检查及血、尿免疫球蛋白检测。而对于单发骨破坏、脊柱及四肢软组织肿块应考虑到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的可能,诊断必须进行组织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MMBD至关重要。典型的X线表现是凿孔状溶骨性病损,但难以发现早期骨病变;而CT检出率比X线片提高5%~34%;MRI是诊断脊柱受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能发现早期脊柱病灶及脊髓与神经根受压情况,同时可了解骨髓浸润情况及浸润类型。近年PET/CT为MMBD的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不但能更早地检测到病灶、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发现髓外病灶,并可以评价治疗效果。PET/CT可以区别活动性病变和静止性病变,缺点为对直径0.125px以下的病灶不敏感。

另外,疼痛也是MMBD最常见的症状,常常也是首诊症状,多发生于腰背部及胸肋部。特别是许多老年女性患者,往往认为腰痛是“坐月子”遗留的症状,并不关注,常常是出现骨折后或严重影响休息时才就诊。疼痛发生率高达74%,多发生于腰背部及胸肋部,2级以上的疼痛(WHO疼痛分级)达65%。疼痛突然出现或加重常提示病理性骨折、骨病变进展。最美不过夕阳红。健康从骨骼开始, 老年人硬朗的腰板、结实的身躯,都是以健康骨骼作基础的。

大多数MM的骨痛通过化疗或(和)放疗能够缓解,但对于具有顽固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定、脊髓与神经根压迫症以及巨大软组织肿块等SRE的患者,化疗或(和)放疗作用十分有限,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MMBD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有手术指征的MM骨病患者应与血液科医生共同讨论手术干预的时机。术前应严格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应给予相关的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