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具有很强“家族性”,早期癌症筛查很重要!

文 / 大众卫生报
2018-08-27 21:10

提示

34岁的刘女士近期刚做了肠癌根治术。“我完全就是‘健康生活’的典范——工作清闲、无经济压力、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定时健身、保持苗条的身段;多食蔬菜少食肉、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可是为什么就患上癌症了呢?”刘女士很郁闷。医生从刘女士家族史中了解到,她的父亲死于癌症,她正是癌症“高危人群”。

同样经历的还有56岁的黄先生。因为胰腺癌,他5年里已经历了2次大手术,数次化疗以及昂贵的生物治疗。而他的癌症也有“有源可溯”——他的父亲就是死于胰腺癌。

什么样的人才容易得癌症?癌症能预防吗?长沙市第八医院东院消化肿瘤科主任伍小青表示,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的50%以上,除了饮食起居和心态因素外,家族病史也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消化道肿瘤有很强的家族遗传倾向,而且这类肿瘤患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筛查对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胃 癌

伍小青介绍,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因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所以,了解早期胃癌的筛查流程,很重要。

最新的早期胃癌筛查指南提示,我国确定的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年龄为≥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肠 癌

伍小青介绍,肠癌的发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克罗恩病等相关,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统计,遗传性大肠癌发病率占大肠癌的6%左右。不过,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对其的规范筛查指南。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患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等,就应特别引起注意。他建议,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大肠癌,患者和一级亲属,包括远房亲属,都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进行已知突变基因检测。即便是家族出现过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也应该提高警惕。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会根据国际通行的结直肠癌遗传高风险评估指南给出建议。

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无特异的初期症状,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若有上腹部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疾病外,应想到胰腺癌的可能性,需进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林奇综合征有增加胰腺癌的风险,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筛查手段,市民体检时,应多听取肿瘤专科医师意见。

伍小青提醒,癌症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不要等到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是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时才就诊,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处理。

(周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