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二胎爸爸胃癌晚期 遗愿清单令人泪奔 这些疾病信号你注意过吗?

文 / 京城健康守护者
2018-08-09 12:36

拥抱每一个认识的人;

跑一次马拉松;

回一次母校;

陪着孤独的父亲安享晚年;

带儿子钓鱼、野营、夜读,开家长会;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陪妻子走更长的路;

上面这些在普通人看来

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对于37岁的年轻爸爸刘凌峰来说,

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心愿

50多天前

他被确诊为

胃癌晚期

刘凌峰是武汉当地

小有名气的广告策划人

今年6月初,他连续拉了几天肚子,浑身无力;

6月6日他飞到济南出差,第二天又马不停蹄赶往成都;

6月11日,他再也扛不住了,回到武汉看病。当天即被检查出患有腹膜炎合并胆囊结石、肾结石、尿路感染、肠梗阻,住进ICU病房;

两天后,医生给他做胃镜时,判断他可能患有胃癌,检查结果出来后:

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刘凌峰和妻子的聊天记录

刘凌峰的病情并不乐观

但依然选择坦然面对

他甚至为自己选好了墓地

7月22日,他回到老家

和家人把老宅子清扫了一遍

准备在这里养病

在微信朋友圈

他会定期给朋友们报平安

告诉大家自己身体状况和治疗进展

传递的都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实,因为疾病侵扰和长时间化疗

他已经瘦骨嶙峋

没有力气说话了

△患癌前后对比

37岁事业小有成就、家庭幸福,还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厄运为何偏偏降临在他头上?为什么年轻人患胃癌的比例增高,且很多胃癌一发现就是晚期?有什么方法能提前发现胃癌?

出场专家:

沈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李子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主任

张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二病区副主任

宗晔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聂飚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胃癌排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

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以及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胃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中约40%出现在中国。

不仅是我国,整个东亚地区都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

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

  • 从地区上看:胃癌比较“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
  • 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

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全国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为什么是我患癌?

其实隐患早已埋下

虽然医生们一直在研究,但目前胃癌的病因还不清楚,饮食因素被认为是胃癌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地域环境因素、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都和胃癌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对年轻人来说,很多人吃饭不规律,常常是饿了再吃,工作忙了就不吃,或者贪凉喜欢吃辛辣、喜欢喝酒,这种习惯很容易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大部分消化性溃疡都会好转或者痊愈。但如果发展严重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穿孔、梗阻现象,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癌变。

而刘凌峰就是典型的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

这些年,他的工作负荷已经远超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频繁出差、加班到凌晨、酒桌上的应酬都是家常便饭。

今年年初,他开始自己创业,业务越多,应酬越多,压力也越大,抽烟、喝酒、熬夜是他生活的常态。 平均1个月会出差5次,每天凌晨2点之后睡觉,最拼的一次,连续工作了70个小时。

而他此前已患有胆结石、胃溃疡,却一直没太当回事。甚至,6月初,当他查出有腹部积水的时候,还在继续出差跑业务。

患病后,他在朋友圈写到:“大家一定要关注健康,烟酒不碰,在家吃饭。”

胃癌早期治愈率90%以上

但早期很难发现

胃癌虽然可怕,但早期胃癌治愈率基本在90%以上;中期胃癌治愈率在60~70%;晚期胃癌,如果没有发生远处转移,也就是所谓的三期胃癌,治愈率在30~40%;但如果发生了远处转移,治愈率在10%以下。

也就是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彻底战胜胃癌的最好办法。但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有的人甚至到了中晚期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以浸润型胃癌(在胃壁中弥漫生长,没有明显边界)为例,由于不会造成胃腔的梗阻、出血等变化,常仅有上腹部隐痛,难以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很难早期发现。

而当出现较明显的腹痛等症状时,很多患者又往往早期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在胃镜甚至手术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胃癌,但这时,可能疾病已经处于较晚期甚至已没有了手术机会。

早期小信号别放过

更别抵触胃镜检查

虽然胃癌没有典型症状,但有一些小信号我们需要及时注意,比如:

  • 原先患有慢性胃病,最近症状加重了,出现了腹胀、不适;
  • 大便发黑,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经常这样;
  • 消化道出血,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胃溃疡出血,但也有可能是胃癌;
  • 胃是重要的消化道器官,如果胃不好,一两个月内可能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消瘦;
  • 胃神经敏感性不好,定位不太准,很多人觉得上腹部不舒服,也不是疼痛,但就是说不清楚哪种不舒服,如果这种感觉持续不退也去应该医院做检查。

另外,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钥匙”。常年胃炎、胃溃疡,平时生活性质不规律、压力较大,三餐不能定时定量的人群,都应该定期做胃镜检查筛查胃癌;超过45岁的人群,无论你有没有胃部的不适症状,都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

△前来探望的朋友们都会给刘凌峰一个拥抱,这是他的心愿之一

改变生活方式

降低患癌几率

胃癌实际上有很多措施可以预防:

  • 不要吃太烫(超过37度)、太硬(硬到没有咬碎)、刺激性食品,不喝浓茶(喝绿茶较好),不喝浓咖啡,以保护消化道粘膜;
  • 少喝酒,每次喝100毫升以下葡萄酒就足够了。一定不能别依靠酒后抠嗓子催吐的方式来防止醉酒,那样会再次损伤食道粘膜;
  • 不吃霉烂蔬菜,常吃大蒜、洋葱、茄子、莴苣等新鲜食物,有一定防癌作用;
  • 多吃蔬菜和粗粮,如大白菜、芹菜、韭菜、海藻类、根茎类、小米、玉米、红薯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 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芭蕉、苹果、火龙果,少吃腌制蔬菜和腌肉。
  • 注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吃“少腿”或“无腿”的肉,即禽类或鱼类。

守护君碎碎念

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与某种类型的胃癌有一定相关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此项研究表明,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友谊医院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编辑:宋子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