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一滴血测癌症?别天真了,肿瘤标志物测的是患癌风险

文 / 广东卫生计生
2017-07-04 17:35

“一滴血可测癌症”

测的是肿瘤标志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晋平 杨光谱

央视财经的一篇文章《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疯传网络。文中说,清华大学一支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只需取患者一滴血,就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的技术。网友纷纷将其解读成“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

文中所说的“一滴血可测癌症”,实际上测的是肿瘤标志物。说直白点就是,它是一种患癌风险提示,而非确诊标准和治疗手段。

1

肿瘤标志物是何许人也?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我们体检常见肿瘤标志物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值小于等于3.45微克/升。最初在结肠癌患者中发现CEA升高,后来发现,在胃癌、尿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膀胱癌和宫颈癌患者中,有30%的患者血CEA升高。

②甲胎蛋白(AFP):AFP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约87%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高达20微克/升以上。

③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值小于4微克/升,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密切相关。

④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人血中浓度小于5微克/升,如患绒毛膜上皮癌,睾丸和卵巢的胚胎性恶性畸胎瘤者,HCG可升高,且血、尿中的HCG的含量多少与预后相关联。

2

肿瘤标志物不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

肿瘤标志物也好,血液标志物也好,全球还没有一个标志物敢拍胸脯说:“这个指标异常就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超出参考范围时不等于恶性肿瘤。相反,检测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也不等于体内没有肿瘤。

临床上存在肿瘤标志物异常但实际没有肿瘤的患者,也存在肿瘤已经很巨大、但肿瘤标志物确始终是在正常范围,这两种情况分别叫“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这种情况,与肿瘤的异质性有关,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的肿瘤都是一样的,有些人肿瘤长得比较有“个性”,与大多数肿瘤“性格”不同,所以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3

这个检测还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好东西要用对地方才能发挥其价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肿瘤标志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用法一:提示作用

肺癌早期诊断靠CT、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靠胃肠镜,但不可能人人都愿意或都能去全套地做一遍这些检查,因此肿瘤标志物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

由于抽血检查很方便,因此一些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常常被加入体检项目,以覆盖各系统的检查,比如甲胎蛋白用于检测肝癌,CEA用于检测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

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我们最好先复查一次。如果还是升高就是一种提示,告诉我们要进一步查明升高的原因,这时最好找到专科医生进行分析和决定进一步的检查。

用法二:监测病情

对于已确定为癌症的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可评估病情、判断治疗疗效。比如手术后,若出现肿瘤复发,CT、核磁在一定的时间窗内可能发现不了,但肿瘤标志物会逐步增长,是对影像学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可供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并行干预。这是因为肿瘤标志物的高低常常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病情控制不好,标志物通常会上升非常多,得到有效治疗后会降低甚至回到正常水平,这是查肿瘤标志物有“监测肿瘤”的作用。

因此,测定肿瘤标志物对病程进展、治疗效果、预后、复发、转移等相当有效,当然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自始至终都不增高,因此不能过于看重肿瘤标志物的价值,慎重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4

诊断线索≠诊断依据

大部分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会出现异常升高,但始终有不少肿瘤患者这些指标是不升高的。所以,这些检测的指标只能作为诊断线索而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肿瘤标志物非常之多,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倡一次同时测定多种标志物,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是肿瘤诊断的标准,只是一个相对应的提示,接下来还要做诊断性的检查,找出指标升高是不是因为肿瘤引起的。临床上需结合具体情况、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手段综合考虑,最终肿瘤确诊一定要有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的诊断为依据。

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指标高了就应积极面对,查出高的原因,并定期复查。目前还不能只依赖肿瘤标志物检查单一的项目作为早期发现肿瘤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