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不是病死,而是治死的?营养治疗同样要重视

文 / 东方西草
2018-07-19 16:40

我们常常听见有人抱怨:“癌症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医生治死的!”


放射疗法、外科手术、化学疗法,这些早被证实有效的基础癌症疗法,其带来的副作用往往让许多患者难以招架。

这些癌症常规治疗方法为何有利又有弊? 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癌症治疗呢?

癌症四大疗法为何即有效又有害


(1)放射疗法(放疗)


高热量的X射线能够损伤肿瘤细胞的DNA并且抑制癌细胞再生。通过这种射线束来靶向作用于癌组织,就能达到对癌细胞的杀灭作用。

优点:与其他疗法结合,能使患者的治疗变得更加有效,如在化疗或者手术治疗之前,放疗往往能够促进肿瘤收缩。

弊端:X射线无法区分癌变细胞和健康细胞,经常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损伤的正常组织则会诱发机体出现疲劳等副作用,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因此,医生需进行合适水平的放疗,在对健康组织最小化损伤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损伤肿瘤组织。

(2)化学疗法(化疗)


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


优点:手术和放疗都是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难以对潜在的转移病灶和已发生转移的癌细胞发挥效用。而化疗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对一些有全身浸润倾向的肿瘤及已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弊端:首先,化疗药物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痛苦和毒副作用,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如骨髓抑制(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表现为虚弱、嗜睡、食欲不振等)、恶性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溃烂、影响心肺功能等。其次,目前化疗药物的有效率总体比较差,而且癌细胞会产生耐药性。随着化疗的开展,患者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又会反过来促进癌细胞扩散。因此,化疗只是短期疗法,不能一味采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医生往往在该癌症对化疗敏感的情况下才会主张积极化疗。

(3)外科手术


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实体瘤和部分可能被浸润的组织,是对待癌症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了。


优点:在很多情况下,手术能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如:国内外临床实践表明,I期(早期)肺癌患者如果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20%-30%。而如果不加任何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7.5%。但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手术。手术治愈患者的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最佳手术时机对合适的病人进行了合理的手术。

弊端:首先,手术并非一劳永逸,仍需要结合其他疗法进行后续治疗。有些癌细胞早在手术前,甚至肿瘤被发现前就已经转移等着卷土重来了,而我们现有手段还不能检测出它们的存在。这就是癌症术后仍可能复发的原因。其次,手术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沉重负担,甚至患者可能在术中、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死亡。因此,需要慎重考虑肿瘤是否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耐受手术等。

(4)肿瘤生物疗法


这是一种激活自身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是三大常规治疗方法的后起之秀。目前,最常见的是DC+CIK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即用患者的外周血培育获得DC-CIK细胞后再导入患者体内,一方面促进DC细胞的成熟,识别肿瘤从而刺激T淋巴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来消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强化ClK细胞(目前已知活性最高的非特异性杀伤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来广谱杀癌。


优点:适用于多种癌症,几乎无副作用,能够诱导持久有力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并能借助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清除肿瘤患者体内微小残余病灶。杀癌力强、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对耐药肿瘤敏感,大大避免了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与放化疗联用,能减轻副作用,增强放化疗敏感性。

弊端:费用昂贵,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适用症状严格,尚不能作为治疗首选。


癌症患者治疗后真的死得更快吗?


无论是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还是如今新兴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不良反应、副作用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部分癌症的治愈率已得到了极大提高(如随着化疗药物的迭代,睾丸癌的治愈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到70%提高到现在的96%;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我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就已高达83%)。


由于幸存者谬论,人们往往会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只要出现少数个例就容易以偏概全。但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那些在接受治疗后,最终优雅走出医院,回到正常生活中的人们。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确实有接受治疗后生存时间反而不如不接受治疗的情况,这或许是因为:

(1)受医院、经济等条件限制,患者在不合适的时间内接受了不合理的治疗(虽然我国医疗资源紧张,但仍不排除过度医疗的存在);

(2)医生不是神,所有人包括医生都无法对疾病发展和治疗风险做出完美的预测;

(3)在我国,癌症被发现时通常是晚期,尽管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寿命,但这时癌症的治愈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癌症患者治疗后死得更快”的印象最主要的原因所在。例如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的生存率可达90%,但晚期食管癌患者经放疗后,5年的生存率仅为9%~17%。由此,癌症的早筛和预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们还忽略了一种重要疗法

——营养治疗



肿瘤营养疗法(cancer nutrition therapy,CNT)是计划、实施、评价营养干预,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或身体状况,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过程。即通过饮食、营养支持产品、特医食品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来改善患者体质及预后。包括营养诊断(筛查/ 评估)、营养干预、疗效评价(包括随访)三个阶段。其中营养干预的内容包括营养教育和人工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由于癌细胞的迅速生长和转移会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因此,消瘦是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首发症状(如胃癌、肝癌和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病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因此肿瘤患者往往比常人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研究显示,我国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极高,患病率可高达40%~80%,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曾对国内2.7万个病例进行跟踪调查,发现57%的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其中71%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则更高。


营养不良不仅导致患者治疗耐受力下降、治疗效果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时间缩短、并发症增加,甚至可能演变成难治性恶液质。临床研究表明,50%~80%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会进一步发生恶液质,20%的肿瘤患者的直接死因是营养不良和恶液质的进一步发展。国外一项对830名胃癌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发现,中位生存时间营养风险组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25.7个月比31.9个月,P<0.001)!


相较而言,更好营养状况的患者无论在体质、免疫能力上都要更强,而且并发症、药物副作用也相对更低,生存率和生存周期更高,住院周期更短,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营养治疗一直是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平级的治疗手段,贯穿肿瘤患者的治疗始终。但在中国,人们对营养治疗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关于“饿死癌症”“不吃红肉”的错误观念比比皆是(传送门:注意!癌症患者和家属最容易走进这些饮食误区)。虽然国外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与我国相似,但国外对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重视早于我国。现今,我国对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重视程度仍明显不足。


由于严重营养不良者难以逆转,因此营养治疗更适合在患者还未达到严重营养不良时、且诊疗目标中包括维持或改善营养状况时开始,尤其是那些胃肠道功能缺陷的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则应立即进行营养治疗。

由此可知,权衡多方面因素,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必须的:癌症类型和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生存时间、生存质量、治疗有效性、营养状况……都需要考量。

不同于其它几种利弊皆有的治疗手段,营养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治疗手段更应该被我们重视!

但更为重要的,不是治疗,而是早在到达这一步之前,就该被我们重视的东西——癌症预防。

Reference


[1]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 17(1):59-73.

[2]应丽美, 陈芳芳, 陈艺丹,等. 国内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研究现状分析[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 4(2):226-231.

[3]Arends J, Bachmann P, Baracos V, 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J]. Clinical Nutrition, 2017, 36(1): 11-48.

[4]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J]. The Lancet,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