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教授谈:让好药惠及更多黑色素瘤患者

文 / 医脉通肿瘤科
2018-07-04 03:02

导读

2017年7月,首个用于治疗BRAFV600突变阳性的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新药维莫非尼在中国正式上市,并已被纳入《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7版)》,成为BRAF V600基因突变患者治疗的一类推荐药物,标志着中国黑色素治疗自此迈入靶向时代。但上市近一年来,维莫非尼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是否已挽救了大多数患者的生命?近日,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黑色素瘤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但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临床迫切需要更好的药物延长患者的生命。

郭军教授: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黑色素瘤在国内的发病率相比欧美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发病例已接近2万例,这部分患者不容忽视。

在靶向药物上市前,对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实际上恶性黑色素瘤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化疗针对没有BRAF突变的患者有效率仅5%-7%,在BARF突变阳性的患者中更是只有2-3%,缺乏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长久以来摆在临床医生和患者面前的无奈现实。

维莫非尼是全球第一个治疗BRAF突变阳性晚期黑色素瘤的靶向药,有效率接近60%,几乎是传统化疗药的10倍。因此当2011年ASCO年会第一次报道维莫非尼一期研究结果时,史无前例的疗效结果让在座所有教授起立鼓掌将近5分钟。而维莫非尼去年也终于在中国上市,无疑是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什么我国黑色素瘤患者预后差,BRAF突变阳性的黑色素瘤进展迅速?

郭军教授:与西方不同,我国多发的黑色素瘤特殊类型恶性程度更高。西方人黑色素瘤多分布在皮肤浅表(称为皮肤型),而我国约50%的黑色素瘤分布于四肢末端的皮肤,如足、手和甲下等位置(称为肢端型),更容易发生移行转移 ;另外还有20%为黏膜型 (白种人这种类型不到1%),主要发生在消化道、鼻腔、鼻旁窦、泌尿系统黏膜,恶性程度较皮肤型黑色素瘤更高且预后更差。

此外,肿瘤出现转移后,我们除了化疗外无药可治,而化疗的有效率又非常低。因此,临床上急需寻找更好的药物来改善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现状。

在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约25%的患者BRAF基因突变阳性,而且往往是年轻患者。BRAF是一个驱动基因,好比高铁火车头,驱动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也正是由于有了“高铁火车头”的驱动,这部分患者的肿瘤进展速度远比没有BRAF突变的患者快得多,且容易发生多发皮下移行转移和脑转移。以往出现转移后的BRAF突变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3-4个月。现在,我们有了维莫非尼就是有了拦截高铁列车的“导弹”,从此这25%BRAF突变的患者就有了救命药。

有了好药却用不上,是我国黑色素瘤患者面对的最大遗憾

郭军教授:经我诊治的黑色素瘤患者真的太多了,患者的求治经历都牵动着我的心。有一个云南女孩,不幸患上了足底黑色素瘤,并出现了多发肺转移。开始我们尝试化疗,但基本上治疗一个疗程进展一次,慢慢的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但万幸的是她有BRAF V600突变,服用维莫非尼后效果非常好,治疗1个月后肺转移灶明显缩小。现在这个患者状况很稳定,依然维持得很好。

但还是有一些患者由于经济原因用不起药,作为医生真的非常痛心。有一个来自山东的年轻患者也是BRAF突变阳性。我们推荐了维莫非尼,但现在维莫非尼并没有进入医保,他用不起,最后真的没有办法只能放弃,不到1个月就去世了,非常遗憾。还有的患者一开始凑钱用了药,治疗之后效果特别好,转移灶明显缩小。但由于经济原因不能维持治疗,最后也只能选择放弃。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因此,如何让救命药惠及更多患者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方携手才能够真正让救命药惠及更多患者

郭军教授: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更加精准的武器——维莫非尼,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家庭来说,在经济上依然很难承受。面对这样的现实,国家政策、医院、企业三方都需要做出努力,让更多患者用上好药,不让任何一个患者无奈的放弃治疗,也不让任何一个患者家庭因病致贫。目前,快速审批、零关税、包括刚刚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都显示出了国家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这其中也包含了我国黑色素瘤患者。

将维莫非尼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可能是最有效解决大部分患者用不起药的方法。目前,其他癌种在医保目录里都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而黑色素瘤的治疗药物仅有达卡巴嗪,但其有效率很低,并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生存问题。与其他肿瘤患者相比,我认为这一点上对黑色素瘤患者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未来应该将疗效更好的药物纳入到国家医保,让这部分患者真正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另外,黑色素瘤患者中除25%具有BRAF突变外,还有其他突变比如NRAS、C-KIT、CDK等。针对这些突变,国外已经有了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于野生型的患者,国外一线常规使用免疫治疗,已不再优先使用化疗。但这些治疗药物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批准。因此,也希望这些新药能尽快进入我国临床,让中国的指南得以更新,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带来福音。

小贴士

警惕黑色素瘤,我们可以怎么做?

第一招:

知己知彼

了解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

第二招:

识破伪装

揭穿ABCDE五种“卧底痣”

如果发现以下任一种情况的痣,都请高度重视,及时赴医院检测就诊。

A. 非对称

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

边缘不整或‍

‍有切迹、锯齿等,

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

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C.颜色改变

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

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

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甚至白色

D. 直径

色素斑直径大于5至6毫米

E. 随时间进展

有逐渐变大的趋势

第三招:

防患于未然

谨记防晒ABC原则

过度紫外线照射是引发黑色素瘤的明确诱因之一,所以别再偷懒不好好防晒了!出门请谨记防晒ABC原则:

A=Avoid,避免被阳光照射;

B=Block,出门时利用衣物、墨镜、遮阳伞等遮盖皮肤;

C=Cream,用防晒霜弥补硬防晒的不足。

第四招:

爱美有度

切勿以不恰当的方式去痣

比如擅自使用激光、绳勒、盐腌和刀剪等,这些都有可能增加恶变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