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项检测,专家强烈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进行1次

文 / 人卫健康
2018-07-02 15:06

对于大肠癌,可能很少有人去关注,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13万~16万人,死亡人数约为6万~9万人,多发于大中城市。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已仅次于胃癌,稳居第二位。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麦当劳中国大区首席执政官(CEO)查理贝尔等曾经家喻户晓的人物,都因罹患该病且发现时已到晚期而不治身亡。

有人把大肠癌比喻为“隐形虎”,这是因为,它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患者出现脓血、肠梗阻、进行性贫血而时,病变多已进展至中晚期。

在国际上,医学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证实,便隐血检测是行之有效的早期大肠癌筛查项目,因为大肠癌早期的基本症状是便隐血,85%的大肠癌都可以通过便隐血检测来筛查。但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人不重视这项检查,以至于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便隐血,看不见的便血

便血是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常见于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出血,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一般可通过肉眼直接判断,因此利于患者自己发现,采取积极的诊断与治疗。

便隐血则是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大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出血,只有在化验大便时才发现便中有少量的血细胞。由于长期少量出血,常伴有贫血症状。便隐血无法通过肉眼直接发现,导致绝大多数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无法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不可忽视的便隐血检测

1.便隐血是大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时的首要异常现象

由于早期大肠癌并无明显症状,微量出血肉眼也无法识别,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查,否则等到出现腹痛、腹泻、肉眼血便等问题时才想到去看病,那样可能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40岁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进行1次便隐血检测

专家强烈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进行1次便隐血检测,每次检测至少连续筛查3次粪便样本。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连续筛查3次呢?这是因为在粪便形成过程中,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一定与之混匀,而且消化道出血具有间断性,这些都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阴性,所以应该增加检测次数以获得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另外,有时候一些食物、药物,或不经意的行为,可能导致这一结果呈“假阳性”。

比如,检测前一两天,吃了含铁量较高的菠菜、动物血制品以及猪肝等;或有的人刷牙时特别用力,经常有牙龈出血,不小心咽了一小口,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此外,有痔疮者如厕太用力,结果也会为阳性。当然,大便隐血由于“敏感”,所以准确性有限,只能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结果异样者可加查血液CEA指标,并且做一个肠镜,以便确诊和早期发现大肠癌。

3.如果您存在以下情况,每年更需增加便隐血检测频率。

A 有胃癌、大肠癌家族史人;

B 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术后;

C 有结肠炎疾病;

D 曾有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

E 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

F 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

G 反复出现恶性贫血;

H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或做过胃部手术者;

I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J 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或吸烟的男性;

K 经常食用腌制食物和烟熏鱼肉者,或长期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环境工作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生活与健康》杂志 作者 北京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陆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