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女将!80后女教授,跨行“干预”癌症,被媒体特别关注!

文 /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
2018-06-21 10:53

她是一位应用心理学工作者,常年与数不清的癌症患者打交道;她是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矢志不渝;她是一位笑容温暖的传道授业者,深受青年学子的支持与喜爱;她是西安交大第四届“十大学术新人”获奖者,也是十人中唯一的巾帼女将,孜孜不倦在人文社科的广阔天地深耕细作,如玉无暇,若萍生长,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学80后副教授王瑜萍。她帮助癌症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期率的事迹更是被《西安日报》所报道。

巾帼女将!80后女教授,跨行“干预”癌症,被媒体特别关注!

王瑜萍,1984年生,副教授。2014年在中南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患者的身心适应及创伤后积极改变、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等。2014年9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入职以来主讲心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博士后基金等4项科研项目。现已在Psycho-oncology、Quality of Life Research、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等国外刊物发表SCI/SSCI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8篇,SCI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4.04。

一句话,让她毅然决定跨专业考研巾帼女将!80后女教授,跨行“干预”癌症,被媒体特别关注!

王瑜萍从“英语”跨入“心理学”看似无心插柳却已柳成荫。本学习英语专业的她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接触到了学校的“心理协会”,意识到“现场型发挥”的英语并不是自己的擅长,王瑜萍开始思索自己的出路。最迷茫的时候,一句话彻底撬动了她早已埋下的那粒种子,“学点心理学不只是帮助自己,更多的是能够帮助别人”。这句简单的话语却带给王瑜萍巨大的能量,基于一直以来对心理学的兴趣与热爱,她毅然决定跨专业考研。

从零开始,全身心投入,终于她如愿考取心理学研究生,开启了探索“应用心理学”的奇妙旅程。硕士第三学期,在恩师的全力推荐下,王瑜萍进入专业性与科学性更强的博士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到现在十载已过,王瑜萍已在心理学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个“反常”现象,万万没想到竟成为她日后新的研究方向巾帼女将!80后女教授,跨行“干预”癌症,被媒体特别关注!

在大部分人眼中,心理学充满神秘色彩,学心理的人一定会读心术或者催眠术。难以想象的是,做心理研究的王瑜萍却在癌症病房扎扎实实待了两年。每天,王瑜萍都需要接触大量的乳腺癌患者,与她们进行座谈交流,然后在数据收集完成的第一时间向导师汇报。这样的日子循环往复,竟持续了两年之久。但王瑜萍从未喊过苦、叫过累,甚至没有丝毫的抱怨与懈怠,反而兢兢业业,高度负责地录入每一份数据。最终,她完成了超过千人的采样采集工作,为日后的研究建立了详实、质量上乘的资料库。

功夫永远不会辜负努力付出的人。在医院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王瑜萍发现了一个“反常”现象,万万没想到这个“发现”竟成为她日后深入挖掘探索的新的研究方向——癌症患者的身心适应及创伤后积极改变。

一般来说,患者在罹患重大疾病后,大多会产生焦虑、抑郁、失眠、人际关系紊乱等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这些角度入手去研究乳腺癌患者心理适应的。然而通过与乳腺癌患者的深度访谈,王瑜萍却有了全新的发现:患者的情绪并不都是消极的,她们中有一部分人竟然感谢这个疾病,认为这个疾病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的改变。比如生病后才顿悟其实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原本的优先次序得到重排,拥有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家人关系的变得更加融洽等等。

这个发现令王瑜萍激动不已,她立即投入到相关资料搜集的工作中。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泰勒(Shelley Elizabeth Taylor)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首次报告。最终,她把研究落脚到“创伤性后积极改变”,将乳腺癌患者身心适应的研究从以往的适应不良转向积极适应,着眼于通过科学有效且易于操作的积极心理干预范式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率。“这项研究确实能够对癌症患者产生有益影响,而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科研的价值所在。”王瑜萍笃定道,目光坚定而温柔。

做科研,从来不是想当然地立一个“宏伟”目标巾帼女将!80后女教授,跨行“干预”癌症,被媒体特别关注!

做科研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的,勤奋最为关键。它从来不是想当然地立一个“宏伟”目标就能随随便便成功,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地去做、去思考。这条道路是自己选择的,不关乎外人,只有“多付出”“少计较”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不难发现,在王瑜萍“幸运”的背后,更多的是她具有踏实肯干的能吃苦精神,严谨认真的责任态度,细心发现的洞察之力,勇于创新的大胆实践以及一颗常怀感激的知恩图报心。

“教学过程在我看来是对科研最好的回归与反馈,更是身心的双重放松。”提到课堂,王瑜萍特别开心,她十分享受和孩子们共同上课的过程。一位好老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更要去激励和指引学生。“是非心”“责任心”以及“敬畏心”,正是王瑜萍对青年学子给予的三点嘱托。其一,是非心即分清大是大非,大是大非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石。其二,责任心,青年人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不管在什么领域,只要推动该领域发展,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那便是你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其三,敬畏心,青年学子要对自然、对生命、对身边的人和物多一点敬畏与敬重。

巾帼女将!80后女教授,跨行“干预”癌症,被媒体特别关注!

王瑜萍身上总是闪耀着师者的光芒,她认为西安交通大学具有自己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西迁精神。但这些精神像一块牌匾悬在空中,怎样让其在现实中发挥作用,进而指导我们的行动?这就需要将它播种到地里,进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精神犹如一粒种子,学生就是那广袤的土壤,而教师职责在于担负起培育种子的重任,将“精神”的种子厚植学生心田。教书育人,到底该如何育?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施肥、浇灌,同时用阳光的方向为指引,引领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前进。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