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楠”说科普|血常规里有“奥秘”?

文 / 上海仁济医院南院
2018-06-16 12:29

上期,我们解读了C反应蛋白的作用

链接:“南楠”说科普|C反应蛋白的“前世今生”

今天,我们来聊聊C反应蛋白的好朋友血常规,血常规可谓是临床上使用频率相对高的一种检测手段,它的结果涵盖了身体相当一部分的健康信息和疾病的线索,是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临床疾病诊断中一项基本和重要的指标提示。

血常规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

其中,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御林军”,它高举着盾牌,为我们阻挡着外来细菌、病毒对机体的侵蚀。

它在人体血液中可基本罗列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状态下,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数的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5%,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注,根据不同实验室及试剂标准,其检测参考数值可能稍有差异)。它们在我们的身体内时时刻刻不停歇的工作着,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它们有时候也会“罢工”哦~

白细胞为何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由于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过敏反应;中毒反应;肿瘤及血液病可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升高。

白细胞为何减少?当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低于4×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若低于0.5~1×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疾病的观察及药物的使用,就要相当的谨慎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可能与某些病毒性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理化因素,如放射线(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治疗,化学毒物(苯、铅、汞),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至于嗜酸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明显增高,就需要考虑存在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我们会再后续篇章继续与您探讨,请继续关注“南楠”说科普,血常规的“奥秘,”我们下期接着聊~

文:李雯妮

图:郑唯晟

“南楠”说科普|“诶?心情不好连消化道也会跟着发脾气?”

本文图片素材为原创内容,转发请标注出处。

本文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5800),允许上海市科委免费公益使用和推广传播。